□ 记者 王玲琳
核心提示:为全面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和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2012年9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开始,全省范围内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这样一件利民的实事得到了黄山市社会各界的关心,在2013年初的“两会”期间有很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为此建言献策。民建黄山市委员会就提议说,希望能从乡村的长远规划、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方面对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
提案追踪
民建黄山市委员会在提案中称,省委、省政府提出美好乡村建设目标后,黄山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行动快且成效显著。但由于黄山市农村多地处山区,山坡路窄,点多面广村子小,加上过去农村无序建设,基础设施匮乏,增加了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困难,尤其是有些地方存在着重表面、轻配套、脱离实际搞建设的现象,弱化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效和长效。
该提案指出,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规划缺乏前瞻性,不完善,导致有些规划只注重村庄建设,却忽略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日后公共事业的开展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而在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改观后,往往忽略了配套措施的完善管理,出现“重建轻管”问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需求与养护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等。“黄山市是一个传统种植农业比重大、经济带动能力弱的地区,高科技生态种植园等成规模、成系统的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还比较少。作为旅游城市,农旅结合的新型经济农业发展刚起步。”该委员会负责人认为,美好乡村建设还应注重文化娱乐的发展,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
该委员会建议:充分利用美好乡村建设时机,对各乡村进行一次美好乡村建设的规划制定或修订,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用、贴近长远;乡村基础设施应坚持“建设与管理维护并重”,避免重建设、轻管理;帮助和支持农民成立形式多样的自治管理组织和健康自娱自乐群众组织,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和管理水平;帮助和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引进乡村体验游等新型业态,促进生产发展;积极为年轻同志提供锻炼平台,让那些有知识、能力强的年轻挂职干部和村干部为美好乡村建设服务。
美好乡村建设现状
2013年年初以来,黄山市抓规划编制,引领建设方向;抓资金落实,夯实建设基础和抓特色打造,凸显建设亮点,已将首批106个中心村按照“古村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的“六型村庄”,打造成了彰显青山绿水、传承徽文化的特色美好乡村。
督办成效
2013年7月26日,市美好办针对该提案回复称,已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编制建设规划。黄山市7个区县村庄布点规划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正履行法定程序。截至当时,第一批106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建设任务和资金概算已明确,中心村逐步改变了过去无规划、乱建设、低水平的局面。二是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产业发展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106个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正抓紧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截至当时,106个中心村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0.9万亩。同时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特色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三是2013年上半年在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上,联合市文化委以广场文化活动为载体,结合传统节日和专题文化主题,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举办书画展、新年音乐会、春联书画进万家、庆“三八”妇女节演出、优秀电影巡展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全民同乐的文化氛围。四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首批从各级选派了92名年轻干部到第一中心村挂职锻炼,同时结合组织部门实施的“1361”计划和“四个提升工程”,对在中心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和村两委成员进行重点培养,明确每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培育选拔第一书记或党组织书记不少于30名,培育省级重点示范村党组织书记8名。
新闻推荐
□ 记者 汪嫒晨刊讯 1月14日上午,第4期黄山青年大讲堂在屯溪开课。此次讲堂邀请国际金融理财师周斌主讲,为市直系统近200名青年团员指导人生规划。讲堂上,周斌援...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