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生 詹静 记 者 舒俊
一个人,一只胳膊,一辆单车,骑行3万多公里,环游中国,听起来这是一项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来自黄山的37岁独臂小伙程志刚却完成了这一壮举。3月11日上午,趁屯溪区昱中街道徽山路社区举办“黄山‘独臂哥\’程志刚单车环游中国励志图片展”的机会,记者采访了程志刚,听他讲述一只手臂撑起的环骑梦。
中等身材,朴素的衣着,腼腆的笑容。记者第一次见到程志刚,觉得他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但自从两年前骑单车环游中国后,他的名字被全国很多骑友记住,因为他用的只是一只手。在骑行中,他充当流动的交通安全宣传员,传递正能量,他的故事也见诸各大媒体。
找到人生方向
1999年,刚满21周岁的程志刚还在一家集体企业工作。8月的一天,他在去南京出差途中发生车祸,失去右前臂,左脚踝粉碎性骨折,双眼震颤,致二级残疾。养伤、发现新伤、再次手术,让他一度失去方向、迷失自己。在家养伤的两三年间,因做不了重活,他当过超市营业员,在小区做过监控,可他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之前就喜欢体育运动的他偶然上网了解到一些关于骑行的信息,2010年便萌发了骑车环游中国的想法。父母给他买了山地车,他开始在本市周边训练。一只手并不影响骑行,程志刚车右边的刹车和变速器都被改到了左边车把上。骑车时,他经常将小手指搭在车把上,用食指勾住一个刹车,中指和无名指勾住另一个刹车。通过训练,他一只手能干别人两只手干的事儿。不光是骑车,平时的衣食住行他也能独自搞定。
确立环骑全国的目标后,他买了一本便于携带的地图册子,规划了路线图,还用小本子记下沿途的地名,准备好随身携带的驼包、帐篷、睡袋、水壶等骑行装备。“选择骑行这样的方式,是一种自我挑战。”他说自己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梦想,是想趁年轻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生命在于运动,是骑行为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程志刚的QQ空间里,他写到:“骑单车的人心中都有个梦想。一种人就是去西藏,那是一个离蓝天和白云最近的地方,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更是一个圣洁之地!还有一种人就是骑遍全中国,在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会让自己感觉生活的美好,更加珍爱生命。我就是介于这两种人之间,骑着心爱的‘宝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有太多的感动
2012年4月16日,程志刚从黄山出发,开始了单车环游中国行。一直到同年11月30日,历时228天,他骑行了半个中国,行程16742多公里。2013年4月25日,他再次出发,继续自己的追梦之旅。这一次历时8个月,行程19000多公里,在今年元月1日终于圆梦归来。两次环骑行程总计35000多公里,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宁夏、西藏、黑龙江、海南、香港、澳门等地。
身为家中独子,刚开始,父母并不放心他单独出行,但他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打动了家人。他安慰父母说:“我能骑多远就骑多远,不行就回来。”事实上,他早已暗下决心,要尽可能骑得远一些,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骑行只是尝试,那么第二阶段的骑行对于他来说,意义就更加重大了。“2013年是我的本命年,希望自己完成另外半个中国的行程。等到自己渐入暮年,回忆起这一份执着,也会由衷地感到自豪。”
谈及骑行过程中最大的收获,程志刚说一路骑行下来,让他最感动的就是所到之地骑友们对他无私的帮助,给他免费修车、提供住宿,这些是让他觉得最温暖的事,“非常感谢途中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每一个骑行者都有自己的梦想,能够遇见志同道合的人真的非常幸运。随着结识的骑友越来越多,在去年第二次出发时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在快到下一目的地时,好心的骑友会提前在网上发帖,让我到达后通知他们,他们来接我。2012年5月5日,上午过了河北,走错了前一天晚上计划的路线,于是临时拿起地图制定新的线路,傍晚时来到刑台宁晋县,一路骑行总听见车架位有响声,找到了车行,老板帮我免费更换了车架,还帮我找了旅馆,非常感谢。”
坎坷多也要笑
孤独是每个骑行者都必须要面对的,漫漫长路,大部分时间与孤独为伴。骑行也是艰辛的,一路上遇到下雨天,他就只能去找便宜的旅馆、网吧解决睡觉问题。天晴时,夜晚便在帐篷中度过,街边的长凳、银行的取款机房、桥墩下都有他留宿过的身影。途中多数时间都是吃快餐,有时就泡方便面充饥。
“骑行之前我经常感冒,不过这趟骑下来,感觉身体素质比以前好多了。”程志刚说自己在骑行途中就生过一次病,那次是从山海关往东北方向的途中,发烧39度,仍继续前行,第三天终于坚持不住了,打了吊水,自己又用毛巾物理降温,这才退了烧。
泰山是程志刚攀登的第一座山,通宵爬山后整晚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睡几个小时又继续赶路。在骑行过程中,整个人从车上摔了下来,全身摔得生疼。“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全程中摔倒的经历也不少,在青海湖往西宁方向,年轻好强的骑友们一起比速度,当时半幅路面在修路,一辆大货车突然出现,我就被鹅卵石绊倒了,摔破了膝盖。”他回忆道:“在新疆与喜欢赶夜路的骑友们同行,光线不好,又容易疲劳,路遇一辆小车,后面跟着一辆农用车,当时没注意,又摔了跟头。最严重的一次是去年从丽江出发的路上,摔坏了挂在车把上的头盔,摔碎了骑行眼镜,人也摔得轻微脑震荡。”他就这样云淡风轻地描述着,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
宣传交通安全
他一路骑行,并不只是为了游览,还希望用自己的所见和经历,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萌生宣传交通安全的念头,是因为去年7月8日,他刚到达湖南韶山,听闻3天前韶山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因疲劳驾驶,一辆车撞在离高速路出口一公里处的栏杆上,司机当场死亡,车上5位亲人皆受重伤,这位司机恰巧也是36岁。
对于经历过车祸的程志刚来说,听到这个消息特别有感触,加之在骑行中发现一些行人横穿马路、不守交规的现象,他意识到,要减少这样的悲剧上演,自己应该做些更加有意义的事。于是,他自制了一份以“快乐出行,安全到家”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倡议书,每骑经一座城市都会和当地的交警部门联系,走上街头,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以自身的案例倡导广大市民注意交通安全。就这样,程志刚在骑行之余又成了一名流动的交通安全宣传员。
沙落寻归处
采访当天,记者见到了程志刚的父亲,66岁的程金林。他和老伴都是企业退休工人,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安全。“为了省话费,他每天早上和中午会打电话过来,我们不接,看到电话响就知道他安全了,晚上他再发个信息告诉我们他住在哪里,当天发生了什么。有一次,他途经青海可可西里,手机没有信号,我们一天没有接到他的电话,担心有什么不测,整晚都睡不着。第二天等有了信号,他给家里发来了信息,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下。”
儿子返家后,父亲的第一感觉就是儿子“黑了、瘦了,但更坚强了。”“看了关于他的视频、报道,我们身为父母的也很感动,他一个人骑这么远真的不容易。这是他的梦想,我们也会尊重他的想法。现在看到他安全回家,我们就放心了。”过几天,程志刚又要出发去云南昆明了,不过这次不是去骑行,而是那儿有一个他结识的朋友,想让其帮找份工作。想到儿子又要独自去远方,父亲难免不舍。“我当然希望他留在身边,但既然他想去,就让他去闯吧,这也是个锻炼的机会。累了就回来,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程金林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找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再就是成个家,找个可以照顾他的人好好生活。
对于未来,程志刚没有多想。他的网名叫“一粒尘沙”,骑友们也爱称呼他“沙子哥”。他说自己就是一粒普通的沙子,无论随风飘落到哪儿,都能积极乐观。
新闻推荐
□屠明明 记者 姚大盛晨刊讯 新买一辆奔驰车,配上别人的临时牌照,结果在黄塔桃高速公路徽州服务站被交警查获。“今天,我们已经对车主郭师傅进行了扣分和罚款处理。”3月12...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