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国钧 宋亮亮 沈成效
黄山区谭家桥镇长罗村有一片面积30亩的黑木耳基地。入春以来,基地里常常看到一个瘸着右腿的中年汉子,或带着人们采摘木耳,或在晒场上忙着翻晒木耳,他就是这片基地的承包人王清理。
王清理家在甘棠镇张家埂村,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屡探创业致富之路,曾经过商,搞过批发。2012年,他在村计生协会的组织下,先后到湖北随州、浙江龙泉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回来投入8万元在本村试种了2.5万棒黑木耳。为迅速掌握技术,他邀请浙江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前来指导装棒、消毒、发酵等技术,运用喷灌方式定时对菌棒喷水,保持菌棒湿度,提高木耳产量,很快过了技术关,木耳种植获得成功,当年产黑木耳2700公斤,获利10.5万元。2013年,他想扩大规模,但黑木耳种植地条件高。经村计生协会牵线搭桥,他与长罗村达成协议:在上芳村民组流转土地30亩种植黑木耳,用工优先聘请当地村民。投入60余万元,引进“黑山”“326”等优质黑木耳品种,制菌棒23.5万棒,建起了黄山区规模最大的黑木耳基地。去冬以来气候适宜,黑木耳长势良好,现已销售黑木耳1.3万公斤,今年总产量可达1.6万公斤。由于他与浙江有定向销售渠道,产品供不应求,今年收入将超过百万元,个人纯收入30万元以上。他致富不忘乡亲,安排3400多个劳务用工,可创社会效益近30万元。
如今他又做出新的计划:将基地规模扩大到70亩,种植黑木耳60万棒。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乡亲同闯致富路。
新闻推荐
□ 洪浩晨刊讯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一部署,市食药监局近日印发《黄山市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5个月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