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江志伟
壶中日月,天地精华。酒徒姓酒名徒,小城颇有名气的老会计,人称一手算盘,一手酒杯,两手都很硬。原以为这名字是他的酒友们给他取的绰号,谁知一看身份证,果然是此名字。每逢这种时候,他就会不无得意地甩出一句话:“去翻翻字典吧,‘酒\’本来就是个正姓!”接着,他便不厌其烦地解释道:“这个名字是我的嗜酒如命的父亲醉中命下的,希望我长大后也像他一样,成为酒的门徒和信徒”。这个怪名字和这番怪解释,常常让初交者将信将疑,但没有一个人不因此而记住了他。
但酒徒原来却并不喝酒。他的第一口酒是在做上会计工作后喝下的,当时夜深人静,繁重的工作量令他眼皮打架,账目错了好几次,到阳台上吹吹风,到水龙头上洗洗脸,都无法驱除困意和倦意。这时他想起了父亲每次喝过酒后的精神焕发的状态,于是抓起那宣酒的酒瓶,仰脖喝下一大口,虽感到舌麻喉辣,但更感到血液沸腾、头脑清醒、倦意顿消。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人生的第一口酒,是在午夜一点整喝下的,下酒的,则是他老家的传统土特产“腊八豆腐”,这口“宣酒+腊八豆腐”,使他没到天亮就完成了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从此,这“宣酒+腊八豆腐”,便一直伴随着酒徒会计的人生。
做人要有人品,喝酒要有酒品,酒徒会计的酒品也特别怪异。所谓“三不原则”,这就是:不是“宣酒+腊八豆腐”不喝,不是年终月底不喝,不是心情舒畅不喝。关于这个“三不原则”,他的说道近乎戏言,他说“非宣酒+腊八豆腐不喝”,说明他对宣酒的一见钟情,对家乡传统味道腊八豆腐的爱的执着;他说“非年终月底不喝”,说明他的喝酒是为了工作;他说“非心情舒畅不喝”,说明他坚信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名言。
酒徒会计“宣酒+腊八豆腐不喝”中的腊八豆腐,是他老家徽州采用特制老豆腐精心晒制而成的便捷、速食的一种传统美味。这腊八豆腐名传古今,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客居扬州的徽州大盐商江春出面接驾的宴席上,就曾大胆地呈贡家乡的腊八豆腐,腊八豆腐因此蜚声遐迩。
酒友们当然不相信他的“三不原则”的真实性和坚定性,曾经变换花样做过测试。一次是午夜时分,三五酒友打到一只野狗烧了一锅狗肉,敲开他的房门邀其入席,说我们出肉你出酒。刚刚走出梦境的酒徒会计二话不说,提上两瓶宣酒与腊八豆腐,就迷迷糊糊地随着他们向香气扑鼻的餐桌走去,酒友们一个个窃喜不已。然而,刚要端起酒杯的酒徒会计突然又放下了,抬腕看看日历手表,立即起身告辞,说一句“我实在太困了,你们多喝两杯”,然后就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酒友们被征服了,因为这天是20号;又一次,酒友们年终聚会辞旧迎新,酒徒会计荣获“先进”心情当然舒畅,于是举杯庆贺。然而酒杯刚刚沾唇,酒徒会计却又放下酒杯,抓过酒瓶细看,不错,是宣酒。于是再次举杯,但很快又放下了。接着他离席拿来两瓶宣酒和一个腊八豆腐,解释道今天各位为我评上先进同乐,应该我请大家才对,说罢重置酒杯,切好腊八豆腐,一一斟上新酒,频频举杯,酒友们个个面面相觑,口服心服——原来他们刚才玩了一套“宣酒酒瓶装他酒”的把戏,又被酒徒会计给识破了。
酒徒会计脸颊上没有酒窝,酒徒会计从来没有醉过,酒徒会计在自我介绍时从来不说“免贵姓酒”,而是非常自豪的回答“姓酒名徒”。于是,又一批人记住了他,并把他的“宣酒+腊八豆腐”的故事传得很远很远。
新闻推荐
路欣赏着山道边的鲜花。花儿的颜色五彩缤纷,引来了很多很多的蜜蜂和蝴蝶。望着山下越来越小的人影,我们的高度在不断上升。终于来到了玉屏楼,见到了传说中神奇的迎客松。
一路欣赏着山道边的鲜花。花儿的颜色五彩缤纷,引来了很多很多的蜜蜂和蝴蝶。望着山下越来越小的人影,我们的高度在不断上升。终于来到了玉屏楼,见到了传说中神奇的迎客松。它像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用...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