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国强
与多数医护人员的习性相似,她的手机是全天候开机。即便如此,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她依然会翻阅手机的通话记录,以免耽误患者的需求。白天,她总是提醒所带团队,要多关心患者的心理,多呵护患者的静脉,多关注患者的皮肤,让服务对象的生命尽量延长……她就是,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程丽芬。
2010年4月的一个夜晚,程丽芬早已进入梦乡,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当她娴熟地打开手机时,电话那头,值班护士心急火燎地告诉她,病房里的一位患者突然不见踪影,寻找未果。
打开灯光,床头的钟指向2点10分。此时坐在床沿的程丽芬心里直犯嘀咕,“38岁的宁文霞(化名)是一个刚发现乳腺癌晚期的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经常发现宁文霞心不在焉。”于是,她又补给值班护士一个电话:“赶快报告医院总值班,建议全院抓紧寻找!”
她迅速骑上电瓶车,一溜烟的工夫就来到医院。她找了一大圈,毫无踪影,又跑到监控室,连夜查看监控记录。从监控记录上,程丽芬和她的团队成员清晰地辨认出宁文霞步履蹒跚地走出医院大门。经过近6小时多方寻找和联络,终于在早上7点,宁文霞的家属从休宁县城打来电话,她走路回家了。
当宁文霞重回肿瘤科时,关心她的医护人员并没因她的不辞而别而责怪她,而是在平时的治疗护理工作中更加重视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树立治疗的信心。但非常不幸的是,就在我们采访程丽芬的前一天,宁文霞安详地走完她42年人生历程。当我们谈起宁文霞的整个治疗经历,宁文霞的丈夫依然非常感谢黄山市人民医院。
56岁的程大哥因晚期直肠癌先后就诊于周边城市的多家医院。2010年初,因长期化疗的副作用,他的表浅静脉受损严重,使得化疗无法继续进行,这样的结果让对治疗抱着很高期望值的家属很是揪心。
一个偶然机会,程大哥的家属打听到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开展一项PICC置管新技术,借助PICC导管,患者可以继续做化疗。于是,他们找到程丽芬。
见面的这天上午10点不到,程丽芬和她的助手在病房里仔细端详程大哥四肢的静脉走形。的确,正如程大哥家属之前所描述一般,因原股静脉置管不成功,程大哥的左腿高度肿胀,颈外静脉附近也用严实的纱布包扎着,双上肢静脉周围不仅青一块、紫一块,而且用手去触摸,没有任何弹性。即便如此,程丽芬还是按照静脉的解剖位置,一段段地反复、仔细寻找隐藏着的静脉,终于在程大哥左前臂上方临近肘关节处发现一段略有弹性的短小静脉。程丽芬如获至宝,仔细地设计着PICC导管的进针部位、角度与深度。准备充分后,程丽芬的操作没有让程大哥和他的家属失望,一根崭新的PICC导管成功置入。据悉,就这根PICC导管完成了程大哥各项肿瘤治疗方案,使他的生命比期望值延长了三倍。
黄山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兰晓娥主任介绍,新开展的“B超引导下的赛丁格技术用于PICC导管置入临床应用”作为该院一项“省十二五临床重点特色专科”的护理新技术项目实施,为化疗患者的静脉输液提供了安全保障,降低了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并发症。
“她每天的工作一般近10小时,在这10个小时里,她会用她真诚的微笑、轻声细语的沟通、轻柔的技术为我们带来白衣天使的爱,使我们对生命不再绝望,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体会活着的美好。”患者这样评价程丽芬的工作。近日,她被黄山市卫生局、黄山市人社局、黄山市人才办、黄山市精神文明办联合授予“黄山市首届最美护士”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 孙 艳晨刊讯 休宁县五城镇5月14日上午召集村两委负责人及全体镇干召开防汛工作会议,积极备战即将到来的汛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镇要求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