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方姗姗 汪嫒
她比正常人“少”了一只右手,但是她却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
初见汪丽琴,她脸上满是笑容,看不出和常人有什么不同。应记者问,她用左手撸起右手臂的袖子,露出不能伸直的右手,手指是僵直的,手腕往上几厘米处,能明显看到一条疤痕。这是汪丽琴2001年冬天受伤时留下的。
那天,汪丽琴在家用电锯劈柴,穿着一件宽袖的衣服,不想连同右臂被卷进电锯。发懵的汪丽琴只觉到一阵痛,整个右手就掉在了电锯下。之后,汪丽琴被送进医院,右手虽被接合,但丧失了基本功能。
住院2个月后,汪丽琴回家休养,惯用右手的汪丽琴有种种不适。“那时候觉得挺无助的,吃饭、穿衣、写字、做饭……这些以前特别平常的事情,因为右手使唤不了,都变得特别难以完成。”汪丽琴说。
为了尽快适应变化,汪丽琴特地剪短了头发方便打理,还开始尝试改用左手。吃饭从用勺开始,现已能熟练运用筷子。切菜用左手拿刀,开始切得大小不一,现在已能做到厚薄匀称。爱美的天性还让汪丽琴重新养起了长发,现在自己扎头发也是熟练有加……汪丽琴笑着说:“除了写字,左手实在比不了右手,其他的事我的左手比右手还好使。”
右手断后的两年里,汪丽琴的丈夫让她在家休养,但她看着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辛苦养家,自己于心不忍,便也开始找工作贴补家用,但是由于右手断过,她四处碰壁。直到2003年,汪丽琴在浙江慈溪找到了一份超市寄存箱看管员的工作。一开始老板有疑虑,但汪丽琴说,她愿意先试1个月,再由老板决定去留。那个月,汪丽琴兢兢业业。最后,不仅留了下来,还成了一名主管,兼“技术员”——寄存箱坏了,她还会维修。2008年,考虑到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她毅然辞职回家乡工作,尽管老板极力挽留。
如今,在休宁县尧舜工业园黄山龙跃铜业有限公司,她已是一名“骨干”。每天的工作就是将铜管推入机器进行抛光。“从几十斤到300多斤的铜管,我都可以用左手拎起,右臂搭把手抬一下,铜管就能轻而易举地进入抛光机。”汪丽琴笑笑说,农村人,就是力气大。
在公司的几年里,汪丽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如今她已是小组的副组长。不过,她还是暗暗给自己设定好了“退休”的时间——等什么时候抱上了孙子,她就要辞职回家带孙子。
新闻推荐
□ 戴丹丹晨刊讯 “你们这个笑脸牌挂得太及时了,春节期间好多外地游客来我这里就餐,都指着这个牌子看呢。说我这不仅菜品新鲜环境好,还是个有‘笑脸\’的店。”近日,休宁县市场监...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