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的风景在小珰村随处可见。这座古桥也有好几百年历史了。
留不住的古村
小珰村:真的会沉没吗?
从黄山驱车上高速然后从溪口转入乡村道路抵达陈霞乡小珰村不过半个小时左右车程,时值春花烂漫的季节,伴着潺潺溪流,穿越在黄灿灿的油菜花和白墙灰瓦之间,犹如人间仙境一般,谁会想到这样的景色已经不长久,几年之后这里将是一片水茫茫的世界。
中午时分,55岁金友根正在忙着给刚刚放学回家的小外孙做面条,春季采茶是皖南最忙碌的季节,金友根也不例外。金友根的家就住在小珰村的村口,遗憾的是自家的老屋在1979年就翻修拆掉了,说起这些来金友根一脸遗憾。不过建房所有物件都是老屋上拆下来的,唯一保存完好的是金友根现在依然睡着的那张老床。“睡过好几代人了,我都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推开金友根房子的后门,里面依然残存着几间几乎坍塌的老房子。金友根捧出一本发黄的用娟秀的小楷字抄写的家谱模样的古书说,这是他们家族道光九年分家的记录书,距今也有186年了。当时整个家族房子很大,里面记载着房子片面图和当时八个兄弟分家的具体情况。“那时候房子就已经很多年了。如果1979年不拆的话,应该有好几百年吧。” 金友根在老屋里出生、长大,对老屋的记忆依然深刻。“村子里原来的老屋很多,那个时期兴拆旧房盖新房,拆得差不多了,不拆的话应该可以搞旅游。”
穿过一个古桥,在一个巷子的尽头进入一个圆弓形的门,一座古宅呈现在人们的眼前。63岁的宋桂仙正在忙着晾晒衣服,门廊下挂着一些腊肉,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是一栋典型的皖南徽派古宅,精美的木雕,人物、花卉、动物栩栩如生。“已经200多年了。”宋桂仙说。
“村子真的会淹到水里吗?”宋桂仙也听说了村子位于即将兴建的月潭水库里,要搬迁,但目前还没有正式通知,因此他将信将疑。宋桂仙目前和老伴守在这栋老宅里,依靠两三亩地,自食其力,两个孩子,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屯溪当教师,日子过得挺不错的,原以为要在这栋老宅里度过晚年。“文物部门已经前来登记过,可能会整体搬迁。”
37岁的金顺松是小珰村的村长,在他的记忆中,小珰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里百年以上的老房子有好几栋,余下房屋都是后来建的。如今小珰村有2000多人,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在家的老人以茶叶为主。“这里是新安江的源头之一,建月潭水库,陈霞乡是主淹没区,小珰也不例外。”
陈霞村:说了五十多年的事
“今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全国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57项已开工建设,27项拟于今年内开工。月潭水库项目是安徽省唯一一个拟定今年开工的项目。”在陈霞乡陈霞村村口一栋新式楼房里,47岁的盖顺风翻看着手机。盖顺风是陈霞村目前最关注月潭水库建设的村民之一,几乎每天都要通过手机和电脑了解月潭水库进展的信息,而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在村口花了40多万盖了这栋新楼,还经营着一个小饭店。不过盖顺风说,至于怎么搬,搬到哪里,他到现在也没有准信,唯一确认的是,今年要开工。
据悉,月潭水库工程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的新安江主源率水河上,坝址距休宁县城约18.5公里,距黄山市(屯溪区)约29公里。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发电,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为1.91亿立方米,总投资25亿。水库淹没面积近10平方公里,涉及休宁县的陈霞乡、溪口镇和海阳镇,搬迁移民6884人。
“1958年就开始说要建月潭水库,新安江水库都建了50多年了,不还是没建?”与盖顺风的着急相比,80岁的陈越老人却显得有些悠闲。“今天说造,明天说造,也没看到动静,你说你的,我过我的,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在他的记忆中,1958年月潭水库就曾经要建,比新安江水库还早,后来新安江水库动工了,这个计划也就搁浅了,一直到现在。“那时规划中的月潭水库比现在要大。”
陈越老人的家在陈桥村中间,这是一栋很老的徽州古宅,砖雕、木雕都还保存完整。陈越老人说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也是目前陈霞村保存最完好的老宅之一。这栋老宅原本是很完整的,后来自己几个兄弟分家被中间隔开了,不过整体布局没怎么变化过。遗憾的是有少量部件丢了,有一些遗憾。
廻溪村:一段朱元璋往事
在穿越一段峡谷之后,一个硕大的古村落呈现在眼前,豁然开朗,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两岸青山和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怀抱,一条溪流从白墙灰瓦间穿过,这就是廻溪村。廻溪村是徽州著名的古村落之一,因村中有一小溪,河床较低,每遇涨水季节,出口处率水水位反比小河水位高,导致小河河水回流,故此得名迴溪。
在一片古宅门口,77岁的洪三九,正倚靠在门边挑选刚刚采摘的新茶,老伴则还在山上采茶。老人和老伴是这栋老宅的留守者,孩子们都在外闯荡。“房子是明代的,有600多年了!”说起廻溪村,老人话多了起来,“我们这个村子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家里的族谱都记载着,明代著名大臣朱升就出生在这里。”
洪三九老人说,迴溪村有洪、朱、吕、韩、宋等姓氏,有一千多人。朱升就出生在这里,明代朱元璋攻打婺源时,久战不下,还曾经来到廻溪拜会朱升,朱升曾献计。朱升后来成为朱元璋的高级谋臣,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国九字策,就是出自朱升之手。
“要搬迁了!”说起建水库廻溪村即将沉入水底,洪三九老人一声叹息,“没有想到祖宗的房子传到自己手里没能保住,自己老了还要离开这里。”虽然在村口已经贴了搬迁的告示,还听说要搬到县城,但90岁的洪玉竹老人早已经打定了主意,哪里也不去,对面的山上就是他搬迁的地方,“都90岁了,生活了一辈子,哪里也不去了,舍不得,死也要死在这里。”
尽管已经是4月初,但宋秋德依然没有去浙江打工,除了家里忙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水库即将建设,他家一栋四层小楼不知道何去何从。40岁的宋秋德和很多廻溪年轻人一样,常年在外地打工,利用自己打工积累的40多万,盖了一栋楼,这也是他全家6口人的全部家底。“我们对政府的决策还是很支持,移民进城也是一件好事。”
本报记者 吴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清代铜蜡烛台一对 ○明代和田羊脂玉“独占鳌头” ○红木半榻 ○工作中的王宏春 &...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