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月24日,春季开学后第一天,休宁县汪村中心小学田里教学点上课了:这个供3个村庄1100多村民子女读书的学校,竟然只有一名老师和一名学生。
A
一名学生的教室
上午11:10,记者走进田里教学点。学校半新,二层楼,国旗迎风飘扬。只是学校很静,难觅开学后的热闹。诧异之中,记者走进一间靠外的教室,只见偌大的教室只有一名学生坐着,学生叫张清文,眉清目秀。记者和他说话,懒得搭理,专心玩着玩具枪子弹,课桌上放着语文书和寒假作业。
不一会儿,一位年约60岁的人走了进来,一打听才知道他是学校的老师韩永祥。韩老师接着上课,他让坐在眼皮底下唯一的学生翻开语文课第一册第一课《柳树醒了》……
B
一名教师的学校
“万字有几笔?”“先写一横,再写横弯钩,第三笔写一撇……”韩老师上课很认真,板书写的也不错。
韩老师是田里小连坑人,家里距学校5公里,1975年从汪村中学毕业后留校当民师,1994年经过徽州师范进修转正后曾两次到田里任教。第一次是1989年至1991年,第二次从2005年至今。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60岁,从教41年,教完这学期就该退休了。对于学校只有一名学生的现状,韩老师颇为感慨地说:“一部分打工的村民把孩子带到外地读书,一些在家的也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了。”“学生人数最高峰期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有100多名学生,2005年下降到60多人,之后逐年减少,直到去年秋季开学只有一名学生。”韩老师说。
C
一名学生和三个村
11:30,下课了。韩老师从电动车后备箱拿出两个粽子扔进学校厨房的电饭锅中。不一会儿,一位中年人拎着饭盒走进教室,男子叫张福海,是学生的父亲,家住岭脚,距校2.5公里,中午送饭,早晚接送。
张福海说,不得已才把孩子放村里读书,因为母亲身体不好,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外出打工,孩子的妈妈常年在外很少回来。田里村委会主任张铁山告诉记者,田里、岭脚、石屋坑3个村共有320余户1100余人,现在外出务工的人数已超过人口的五分之三,留在村里的人口只有160人,3个村子的学校只剩1名学生。
D
一个学生的全镇第四
说起田里教学点的办学质量,村民普遍反映还好。村民叶春富说,自己就是这个学校读书出来的,现在从事货运,生活好起来了。村民张助兰说,她儿子就是在田里读小学的,后来上了大学,现在武汉工作,还在武汉成了家。
虽然只有一名学生,却在去年的期末考试中得了汪村镇的第四名,语文满分、数学96。韩永祥老师说:“硬件和软件都没有大问题,主要是村民观念变了,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记者后记:正如釆访中韩永祥老师所感慨“可惜,惋惜”,一所曾经的百人学校到如今只剩下一名学生,这是农村空心化带来的结果。如何解决城镇化后乡村教育问题发人深思。
新闻推荐
□ 王国宏晨刊讯 春节以来,休宁县森林公安局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发生。该局将森林防火作为当前工作重点,防火戒严期间,全体民警坚守岗位,严格执行24小时领...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