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开幕。早上9点,众多市民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队,准备享受一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宴。进入展厅,慢慢走来,目不暇接,精美的手工艺品、原汁原味但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各类演出,让人惊叹不已。
地方特色浓郁
一进入大厅,就能看到上海展区的展位,他们用“石库门”外形来体现“海派文化”风貌。而这样的理念,也体现在很多代表团的展位上,如四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就以当地民居“碉楼”作为设计元素,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则突出了“土楼”外貌。另外,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极力突出民族特征,如黑龙江展区选用了赫哲族图腾立柱作为装饰元素,主体构图为熊、虎、鹿和神鹰的形象,尤为显眼。
在海南展区的黎族筒裙制作现场,3位身着黎族传统服装的黎族妇女现场为观众演示黎族筒裙的制作。一位演示者告诉记者,她学做黎族筒裙已经有20多年了,现在他们那里有很多人在学习这样传统的技术,因为大家都想把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保存下来。制作黎族筒裙,要先织布,织布的时间长短要视花纹的繁复程度而定,像她现在织的这匹布,每天不停做的话,也要10天才能完成。织完布之后,还要经过缝制,才能做出一条漂亮的黎族筒裙。
山东展区抢眼
作为本次非遗博览会的东道主,山东17个城市都设立了展位,展示了优秀的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美术、文学、民间音乐等众多项目。
威海展区的文登草编、胶东大饽饽吸引了不少市民。面对那白腾腾、胖乎乎的胶东大饽饽和黄灿灿、散发着香甜气息的胶东喜饼,不少市民都忍不住试吃起来。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这胶东大饽饽是用天然的酵母发酵的,风味独特,口味纯正,就是他小时候吃的味道。
青岛的糖球会一直以来享誉山东,这次,青岛代表团把这美食带到了非遗博览会上来。红红的山楂配上甜甜的糖稀再裹上一层香香的芝麻确实诱人,不少市民排队购买。一位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是青岛人,几年前来到济南工作。她一直深深思念着青岛的糖球,但是却无处可买,只能想想过瘾。这次没想到,在非遗博览会上竟然吃到了正宗的糖球,真是太好了。
另外济南展区的济南面塑、济南皮影、黄家烤肉等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国际展区引人关注
在本次非遗博览会现场还专门设立了国际展区,包括俄罗斯油画、朝鲜油画、蒙古手工制金银器、非洲坦桑尼亚马孔德木雕艺术、挺嘎挺嘎绘画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项目。
精致的蒙古手工制金银器,上面还镶有宝石,看起来非常精致。其中,手工制作的象棋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坦桑尼亚的乌木雕刻是本次博览会上非常充满异域风情的一个展品。据了解,乌木又叫黑檀木,是世界上最坚硬最珍贵的树种之一,它质地细密坚硬,因而比重大,重量也足,不大的一个木雕就有数公斤重,拿在手里能真切地感受到它实实在在的分量。而精细的做工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精美的俄罗斯油画和朝鲜油画是近年来在国内新崛起的收藏宠儿,这次非遗博览会上展出的作品更是精品,吸引了不少市民。 (本报记者张晓涵)
新闻推荐
农博会圆满收官 展商明年还想来日均客流量上万人次 市民和展企都得实惠
10月12日,不少市民在济莱协作区农博会最后一天前来“扫货”。(本报记者 张源源 摄)本报10月12日讯(记者 李小梦)持续3天的济莱协作区名优特农产品博览会今天圆满收官。据悉,此次展会共有百...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