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山东省中医院儿科专家,张葆青的母亲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在母亲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不过,家人本打算让她学西医,然而阴差阳错她学习了中医,成为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
从医28年,她为数万名患儿和家属撑起一片天空。这么多年来,对每一个宝宝,她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心头肉”,仔仔细细看病,认认真真开药方。
张葆青常说,为每位患儿解除病痛是她幸福的坚持、执着的追求。因为医术高明、和蔼可亲,她也在患儿中赢得“天使妈妈”的美誉。
治疗小儿咳嗽很有名
因为在患者口中具有极高的声誉,张葆青的专家号有时甚至提前两个周都挂不上。
记者在山东省中医院采访时发现,不仅仅是济南的一些患者,还有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
“我们怕挂不上张葆青主任的号,提前两周在网上预约,终于预约成功了。跑几百公里路也不嫌远,我们就信任张葆青医生。”济宁梁山的孙女士带着宝宝一大早开车赶往济南,到达医院已临近中午了。尽管感冒未愈,但张葆青还是带着甜美的笑容,给孩子认真看病。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宝宝四岁半,患过敏性咳嗽快两年了,原来一咳嗽起来就没完没了,家里人精神都快崩溃了。西医看了好长时间,什么喷的、吃的一大堆,每天看了大人都头疼,更何况孩子。
“一直拖了很长时间,直到听说省中医的张葆青主任治疗小儿咳嗽很有名,这才抱着试试的态度去了,张主任不光医术好,人品更好!每次给孩子看病都很细心,而且还给家长讲很多注意事项,让家长了解如何护理咳嗽的孩子。”李女士说。
在患者等候区,来自河北的苏先生介绍,孩子反复发烧、咳嗽,在当地住了两次院,前后20多天,花了4000多元,出院没两天,又发烧、咳嗽。而且一到冬天就经常吃西药、住院,孩子抵抗力很差。
“孩子老是这样也不行啊,我就琢磨让他吃中药,后来在网上查,这才查到了张葆青主任,真是名不虚传,只拿了5服中药,花了50多元钱就好了。这次是专程来复查的。”苏先生说。
儿时曾想当图书管理员
张葆青的母亲是一位病理科医生,因为职业因素,母亲希望张葆青也能成为一名医生或者教师。
然而,张葆青告诉记者,她小时候的志向居然是一名图书管理员!“我小时候,正处于文革期间,偶尔跟着邻居阿姨去图书馆,看着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非常羡慕,觉得当一名图书馆的管理员多好啊,可以天天泡在书堆里看书,那一定非常幸福!”
“当时住在医学院宿舍里,左邻右舍都是医生,家人包括同学朋友都认为,我应该学医。”张葆青回忆说,那时母亲工作繁忙,经常很晚回家,她并不想女承母业。当然,耳濡目染,张葆青还是阅读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书。
高考后,张葆青有些意外地被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录取。
她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最佳拍档
张葆青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都是各自长期医疗过程的经验传承,其知识属于全人类。虽然两者治疗方法和手段不同,但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理念是相通的,对各自的精华兼收并蓄,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疾病,为儿童健康带来福音,才是正确的方向。
张葆青向记者介绍了一个病例:2岁男童曲某,因反复发热,在当地医院用抗生素静脉点滴20天,出现腹泻,2个月时间,家长带着他走遍当地的一些大医院,始终没有起色。后转诊于北京某儿童医院,诊断为“难辨梭菌腹泻”。综合治疗2个月后,腹泻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尿蛋白(+),出院在家调养,仍腹泻。
张葆青说,她第一次见到小家伙时,他体重仅有十公斤,青筋暴露,一脸晦色,眼睑浮肿,手指时不时痉挛,腹痛,烦躁易激惹,每天腹泻四五次。
张葆青按照中医辨病辨证诊断为慢性泄泻引发的疳证(营养不良)和慢惊风,最终,经过一个月治疗,孩子的腹泻逐渐止住,精神明显好转,体重增加。后来继续采用中医治疗,腹泻未再复发,体重也增加了4公斤。
采写/王丽
见报时间:2015年12月16日
新闻推荐
白发苍苍,双目明亮。这是浦家祚老先生留给生活日报记者的第一印象。已经从医50年的浦老,至今仍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在从医生涯中,他广收博采,推陈出新,以“古为今用、西为中...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