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讯(记者盖鸣霆张芳)1月12日,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暨迎新春座谈会隆重举行。运河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共同表达了对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热烈祝贺,并对十年来的辉煌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据了解,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于2001年8月成立。成立十年来,研究会团结和带领全市热爱运河文化的有识之士,传承优秀,着力应用,对运河之都、运河申遗、运河经济、运河旅游、运河生态文明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地建言献策,为济宁的经济、社会、文化、城建、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张自义告诉记者,2008年最早成立研究会的时候,运河文化热其实已经普遍兴起。众多沿运河城市都在打运河牌,作运河文章。但是,为了避免泛泛的一般的研究,研究会的许多同志还是认真思考着济宁与其他运河城市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研究,最终提出了“运河之都”这样一个概念,并逐步将其打造成济宁的城市名片。随后,运河文化研究会又积极建议保护修复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做好运河文章,弘扬运河文化、努力为社会服务,以运河为纽带、以文化为媒介、联谊交友、拓宽活动空间和研究领域,并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培养运河文化研究队伍。“运河文化研究团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团队。这个团队的人热情高、兴趣浓、干劲足。如济宁一中赵正玉老师,84岁高龄,仍然查找资料,撰写文章,笔耕不辍。还有济宁市邮政局的退休职工王景生同志,经常自费办小报宣传运河景点,自费办运河景点集邮展览。有这样一批人,热爱文化、热爱济宁、热爱事业,我们的这块园地必将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会议上,几位发言代表也从各个角度总结了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年来的成绩并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建议。认为运河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既拨开了历史的云烟,看到了古运河时期的辉煌,同时更为新时期济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今后,运河文化研究会应继续全面开展运河文化的研究以及运河保护开发的各项工作,为重振“运河之都”雄风,建设现代产业新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水城而共同努力!
把大运河从“文化概念”逐步变成“工程概念”
我与运河的感情非常深,自幼就生活在运河边上。能够生在、长在大运河边这是我的荣幸。后来当到过其他运河城市并与之相比的时候,我却发现我们同他们相比,做的还差很多。我们成立了运河文化研究会,可以说它的存在和运河的地位相比,同样重要。既然是研究运河文化,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把文化给吃透———诗词、谚语、民谣、故事、戏曲,这些东西我们都要一一挖掘和研究。进而,让公众知道什么是大运河,喜欢上大运河,引发与大运河情感的共鸣。
引进人才进行理论研究,写出如何恢复两岸建筑的文章,把大运河从“文化概念”逐步变成“设计概念”,最后变成一个“工程概念”。建设过程中要有可行性报告。逐步对沿河两岸进行改造建设,但是建设中一定要保护好老建筑。
把年轻有为、热爱运河文化的专家学者,吸收到我们的运河文化研究会中来,不断地提高对运河文化建设的研究水平。
殷允岭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再现“运河之都”的辉煌
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这十年来,在呼吁弘扬运河文化方面付出艰辛的努力,可以说是不辞辛苦、到处奔波,让社会各界都来重视运河文化,这使我非常感动,也很受鼓舞,让我大有想为运河文化贡献微薄之力的感觉。
今后,我建议运河文化研究会一如既往地积极提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决策服务,这也是进一步研究好运河文化的客观要求。还要按照“运河之都”的定位,协助有关部门把运河沿岸城市规划建设搞好,再现“运河之都”的辉煌。
高建刚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在“普及”和“深化”上下功夫
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年来,硕果累累,成绩辉煌。
今后,我们应该在“普及”和“深化”上做些努力。运河沿岸的县区是否可以成立分会,由分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进一步发挥基层的力量。这样,既扩大了运河研究会的力量,同时更便于工作的操作。
学术研究上也应该不断深化。目前在咱们济宁的不少学校都是文理兼收,因此,可以由本地的大学研究本地的文化,深入发展自己的学术力量。现在,聊城大学就有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大学里搞这样的文化研究,一方面可以减轻研究会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当代的执政者提供更好的学术依据。
运河文化研究会应该准备自己的资政意见,为政府执政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王文成
济宁市政协副主席
把运河文化研究与建设文化强市联系起来
运河文化研究成果来之不易,十年知难而进,艰苦努力,坚忍不拔,为济宁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多次参加市运河文化研究会的活动,使我个人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希望运河文化研究会,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东风,深入研究运河文化,把运河文化研究与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文化强国联系起来,把中国运河文化与世界运河文化联系、沟通起来。
张宝福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做大做强运河文化
我认为要想真正做大做强运河文化:首先,运河两岸的恢复性建设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既要有整体的规划,又要有单体的规划,进而更好地保护好运河两岸的古建筑。其次,咱们运河两岸的违章建筑很有必要清除,为不断拓宽运河水面打下良好基础。第三,政府要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第四,加大对运河两岸相关古建筑的整体恢复性建设,以及两岸道路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太白楼的建设和小土山的建设等。第五,政府组织职能部门、专家搞出来的规划要向民众公布,公开向群众征求意见,并在意见成型后提请人大批准。使我们的规划及发展方向规范化、制度化,不因个人的意见更改。
李德一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培养青年,发展壮大运河文化研究队伍
运河可以称得上是济宁人民的母亲河、文化河,是济宁的城市名片。
对运河文化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我有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抓住机遇,更好地宣传弘扬运河文化。抓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抓住大运河申办世界文化遗产的机遇,抓住南水北调工程的机遇,抓住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机遇,既要树立运河之都的历史地位,又要有标志性建筑群或雕塑的建造。二是以河兴市,加快建设运河文化产业带。目前我们对运河的利用只限于航运和养鱼。下一步我们还可以开展物流业、旅游业和观光农业的发掘和利用。三是培养青年,发展壮大运河文化研究队伍。选拔一部分热爱运河文化研究的优秀青年,加入到研究群体中来。
许谦迎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围绕运河文化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
运河文化研究会十年来取得的辉煌业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首先是“中国运河之都”地位的确立,运河文化研究会功不可没,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保护修复这一工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运河保护开发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大家多年急切的期盼。在运河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上,在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等,主动建言献策,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对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我建议:1、关于老运河城区段的文化建设品位低,应重新规划、论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品位。2、我们这个城市围绕运河文化,要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3、小北湖的开发可以建设水族馆。
唐伦伟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张九韶
济宁市政协原副主席
让城市建设凸显“运河之都”城市主题
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年来,可以说取得成绩是显著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运河申遗全国越来越重视,建议京杭大运河贯通,对我们的城市而言很有利。我们济宁处于运河的中段,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历史上就很重视这段运河。研究运河文化也会很重要。现在我们处于运河的心脏位置,所以我们要研究、保护、开发好运河,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
今后,建议运河文化研究会应组织专家参与到济宁市重点建设项目中,多提一些有利于“运河之都”这个城市定位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让城市建设凸显城市主题风格。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把济宁城区这段运河尽快升级、改造好。继续关注、关心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大遗址保护修复工程等。
周光珍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认真研究和开发运河文化
运河文化是济宁宝贵的资源。认真研究和开发运河文化,对济宁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繁荣运河文化,现在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济宁开发利用运河文化做的还不错,但在资源利用上还不够。运河文化利用好了,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的意义非常重大。
对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我建议:一,要大力宣传,形成共识。把研究会这几年研究的成果写成详细报告,递交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二,请懂运河文化专家写出有分量的文章在《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和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三,请人大、政协提议案。四,组织专家组沿运河考察,然后写出运河文化该如何发展的综合建议。
新闻推荐
8日,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将对全市建设工业产品登记备案企业生产条件及经营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此次检查分为:自查阶段、检查阶段、整改总结阶段。已取得备案及拟申报备案的建...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