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回的小涛,正吃着面包充饥。
朱先生(右)给民警们送来了锦旗。
2015年12月27日下午3点左右,西昌市民朱先生带着5岁多的侄儿爬泸山锻炼身体,下山时,在卧云山庄附近,两人抄近路,从人行阶梯转向小道进入树林,没想到却因此被困山中。晚上约7点半,天已经黑了,万般无奈下,朱先生拨打了110求助。西昌市邛海泸山景区派出所的3位民警接警后立即上山展开营救,于次日凌晨1点半左右才找到走失的两人,并于凌晨4点,在前来帮忙寻人的西昌跑团跑友的帮助下,将两人安全送下山。就此,民警提醒游客,上下山时应尽量走人行阶梯道路,不建议抄道或越道而行,若是不慎进入小道迷路,应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
文/本报记者 王丽丽
图/由邛海泸山景区派出所提供
2015年12月30日上午9点10分,泸山脚下的西昌市邛海泸山景区派出所内,迎来了一个暖人的清晨,家住西昌市的朱先生带着一面写有“冬日暖阳 扶危救险”的锦旗送到派出所的民警手里,向民警表达将他和侄儿从泸山救出的谢意。
事件还原〉〉〉
爬山受困,拨打110求助
2015年12月27日下午3点左右,朱先生带着5岁多的侄儿小涛爬泸山锻炼身体,从泸山脚下到卧云山庄,尽管只有5公里左右的路程,却因为路陡、弯多、孩子年龄小等原因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朱先生说,原本打算赶在天黑之前回家,于是才选择在卧云山庄附近抄近路,从人行阶梯转向小道进入树林,却没想到因此被困在了山中。
“以前那条小道我也走过好几次,万万没想到这次却因为记错路,走到完全没有人行踪迹的树林中。”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朱先生仍然觉得很自责。
进入小道的林中后,朱先生带着小涛下意识地往山脚走,却又因一路上遇断路,不得不考虑重新选择下山的路,直到晚上7点20分左右,仍旧还在山林中行走。
“天色暗下来,眼前一片黢黑,无法看清脚下的路,又不确定自己的方位,考虑到夜里行走很容易踩空,再加上抱着小涛,行动不方便,而且体力消耗大,于是我选择拨打110进行求助。”朱先生说。
展开营救〉〉〉
微信定位,8小时找到受困者
2015年12月27日晚上约7点半,西昌市邛海泸山景区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称泸山景区卧云山庄附近有人迷路受困,派出所立即派出周游、曾贵、贾有古等3名警察上山寻找。
据此次参与救援的民警周游介绍,接到指令后,为了稳定朱先生二人的情绪,他们和朱先生一直都保持着联络,因考虑朱先生与小涛两人是从卧云山庄方向上的山,便与其余两名民警驾车上山,且一路都使用喊话器进行寻找。但是,经一个半小时的寻找,仍然未果。
民警们最后选择通过朱先生微信发送定位的方式寻找。晚上9点,3名警察徒步上山,在瞭望塔附近搜索到了朱先生和小涛的位置,且能清楚听到对方的回应声。周游表示,他们通过对方手机电筒的光线,判断双方相隔直线距离只有七、八百米,但是由于树林过于茂密,紫茎泽兰丛生,无路可走的民警不得不继续向上爬,绕过“n”型的路线才通过。
直至2015年12月28日凌晨1点半左右,民警们终于在高家山(小地名)找到了朱先生和小涛。对此,朱先生表示,因为天黑了,为了能获得营救,便背着侄儿打着手机电筒往山顶走去。
2015年12月28日凌晨3点半左右,民警在前来帮忙寻人的西昌跑团跑友的帮忙下,于凌晨4点把所有人安全送下山。
据西昌跑团负责人赖先生回忆介绍,此次上山寻人是该跑团自发组织的,共8人,期间3次折返干海子,一次来回卧云山庄,且在最后一次下干海子时遇到朱先生、小涛与民警。跑友给小涛换上厚衣服后,与民警换着背他下山与亲友汇合。赖先生表示,见到朱先生与小涛时,他们除了有些寒冷、饥饿、困乏外,并未受其他伤害。
民警提示〉〉〉
上下山应尽量走人行阶梯道路
据周游介绍,每年邛泸派出所都会接到7至8起游客被困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冬两季,多因游客私自进入树林小道后迷路受困受伤。
“这次,是所有营救中时间最长的。”说起此次事件,周游表示,游客锻炼身体固然重要,但安全更应该放在首要。
邛海泸山景区派出所的民警提醒游客,上下山时应尽量走人行阶梯道路,不建议抄道或越道而行。若是不慎进入小道迷路,应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随后保持手机畅通,尽量呆在原地,同时节省体力,建议通过微信等发送定位,并告知身边有代表性的标志物。
新闻推荐
抽烟、喝酒、熬夜使老年病日渐“年轻化”31—60岁人群提前患上老年病 西昌患病人数4年翻9倍
抽烟、喝酒、熬夜使老年病日渐“年轻化”31—60岁人群提前患上老年病西昌患病人数4年翻9倍据2010年—2014年西昌市慢性病管理统计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西昌慢性病人群由61岁以上下移至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