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婷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麦秆画。
小小的麦秆也能做成艺术品?没错,在西昌市佑君镇丁庄村残疾女孩袁婷的手里,这些不起眼的麦秆都变成了宝贝,被她制作成了一幅幅精美的麦秆画。2015年12月29日,凭借这些麦秆,袁婷的“麦之魂工艺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袁婷说,过去因为身体缺陷很自卑,如今因为麦秆画,她的人生从此改变,她的新年心愿就是把家乡的小麦秆做成大产业。
文/图 本报记者 杨玲玲
新年到真热闹,人们互致祝福,许下心愿。在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对新年总是寄予更多希望,西昌市佑君镇的丁庄村的残疾女孩袁婷的新年心愿是把家乡的小麦秆做成大产业。
活出自己
残疾女孩自办公司
“这些画真的是用麦秆做的?不会吧?”“这是谁做的呀?手咋那么巧喃?”2015年12月29日,在西昌市佑君镇的丁庄村二组,一个做麦秆画的小女孩在家门口挂出了“麦之魂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大招牌,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看稀奇。
“这些麦秆能卖钱?就靠这些麦秆能办成大公司?”虽然村民们都抱质疑态度,但公司负责人袁婷却坚信,这小麦秆一定能做成大产业。
袁婷的“麦之魂工艺品有限公司”,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工作室,室内现挂有40余幅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的麦秆画,它们都是袁婷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麦秆为原材料,用剪刀、熨斗、胶水等工具,将其变废为宝,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独特的艺术品。
袁婷坐在桌前,一丝不苟地绘制草图,再刮麦草粘贴编号,眼尖心细、双手灵巧,看不出与常人有别。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袁婷出生就是右足外翻,一直靠脚尖走路,不能做体力活不说,就连站久了也会疼痛不已。
正因为自幼身体有些许缺陷,袁婷不想永远被人同情照顾,而是选择一条自我创业之路,希望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因为残疾
前20年活得很自卑
制作麦秆画是一繁琐,需要耐心的手工活。袁婷当众拿出一张白纸向大家展示做麦秆画的基本过程。
她先在纸上临摹出一个“梅”字,再用胶水将一片片早已剖开的麦秆顺着字体横贴上去。
“胶水是无毒无味的环保胶水,麦秆是经过挑选后用药水浸泡后再剖开熨平备用的。”袁婷一边做一边解释。两分钟后,粘贴好的麦秆已经把整个之前临摹出的“梅”字全部覆盖了,只见她用剪刀沿着字样像剪纸般修剪,几分钟后,一个镂空的梅字麦秆画就成型了。“如果需要别的颜色,可以粘贴彩色麦秆或在原色麦秆上熨烫一下,就有不同颜色和层次感了。”
袁婷说,做字体和花草比较简单,做动物和人物就复杂了,需要把麦秆修剪成一根根细如发丝的细毛粘贴上去才有栩栩如生之感。例如她制作的《八骏图》整整花了8天时间,每天要坐10多个小时,腰椎、颈椎十分难受。尽管做麦秆画很辛苦,但能在麦秆画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人生价值,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原来,因右脚与常人不一样,袁婷从小不敢穿凉鞋、裙子,再热的天气都把自己的双腿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被人看见。最痛苦的是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其它同学又蹦又跳,而她只有躲在一旁孤单地看着。为此,初中未毕业,袁婷便早早离开了学校。
生性自卑,长期不愿与他人交流,成年后,袁婷更是郁郁寡欢。
有了梦想
因麦秆画改变人生
2014年,袁婷偶然接触到麦秆画,她的人生也从此发生转变。
原来,袁婷有一姐姐在西藏拉萨自办建筑工程公司,见妹妹自离开学校后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而且性格越来越孤僻,于是鼓励她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将袁婷安排在自己公司做一些极其简单的工作。
没想袁婷虽然自卑却很倔强,她不愿永远被人同情和照顾,到了拉萨后,自己在一家通讯公司找了一份每月3000元做营业员的工作。因做营业员是上半天班休息半天,袁婷觉得很清闲无聊,也想多挣钱,于是在当地报刊杂志上寻找兼职。
得知一家麦秆画公司可以拿原材料回家制作,公司负责回收作品后,袁婷很快找到这家公司交了500元学徒费,拿到制作材料后,开始制作她人生的第一幅麦秆画。
“最开始只是想做着耍一耍,但是当我坐下来开始制作时,心慢慢就静下来了。”袁婷说,第一幅画她贴得很慢,整整两个礼拜,才把一幅入门的菊花图制作完。拿给店主看成果后,很意外的是,第一幅画就是成品,可以直接售卖。因店主夸袁婷有做麦秆画的天赋,于是袁婷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之后开始做山水、花鸟、人物,一发不可收拾。
姐姐见袁婷迷上了麦秆画,而且做得有形有色十分精美,于是鼓励她回家创业,发挥家乡麦秆的作用,开创自己的新人生。
2015年3月,袁婷回到西昌,家人很支持她自主创业,不仅为她新建了工作室,还给她提供了麦秆画加盟公司的加盟费。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挂招牌那一幕。
“我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看了麦秆画工艺后也想学一学。”得知袁婷的公司挂牌在招收学员,中坝乡大树村的村民兰应琼每天来回骑2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专门来学麦秆画技艺。兰应琼说,农村到处是麦秆,而一幅麦秆画最少可卖几十元,多则成千上万元,学艺精湛后是发家致富的好门道。
袁婷表示,她想招募越来越多像自己一样残疾的人前来学习,大家把麦秆画作为一个事业来做,结合本土特色,创造出一幅幅具有凉山民族特色的麦秆画,打开凉山旅游产品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西昌市委政府大力发展安哈民族风情、乡村旅游、彝家乐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使安哈镇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万人次。长期以来,安哈镇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道路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