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和县新闻 > 正文

改革 照亮创富之路

来源:安徽日报 2013-12-31 23:26   https://www.yybnet.net/

当日历翻到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既有收获累累硕果的欣慰,更有对新的一年满满的希冀。追望过去的日子,为生活里的每一点改变,每一个梦想的实现大声喝彩。

盘点这一年,改革无疑是最牵动人心的词汇。改革在各个领域向纵深推进,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小康梦越来越清晰。

细数这一年,浸润在改革的阳光下,孤儿可以免费读高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一大批家庭农场挂牌,土地确权登记维护农民利益,“简政放权”让开公司创业者更省心……

回首这一年,改革红利点燃财富梦想,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汽车走入更多家庭,高铁和动车改变时空距离,个体的“小”幸福得到聆听和尊重,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自信,深切感受到改革赋予的发展机遇。

万千梦想竞相绽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不可否认,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收入分配改革还不到位、城乡差距鸿沟等等,深化改革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改革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

于是,我们看到,一年间,深化改革成为社会讨论焦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号角,我们踏上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于是,我们看到,富有改革精神的安徽再出发,寻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动力。

新的改革催生新的梦想。新的一年,我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老人安享晚年,中年人事业蓬勃,孩子们健康成长。

如何度过2013年的最后一天?或许你会在流水线上装配一辆汽车,出差谈一份合同,在学校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平凡众生,都在为明天的幸福踏实努力。

2014年,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都在抽枝发芽。新一轮改革如雨露阳光,为梦想注入生的力量。无数细小梦想的实现,必将铺就中国梦的底色,汇聚成江淮崛起的滔滔洪流。

改革之光,润泽万物。广袤沃野,生发希望。

史力

就业援助

“社区给我提供了岗位”

■ 本报记者 田婷

45岁的芜湖市镜湖区汀苑社区居民张燕妹原本是一名幼儿园老师。2009年买断工龄下岗后,她又经历了一次人生磨难,一场车祸造成腿部残疾。

残疾人士的市场就业能力相对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由于腿脚不灵便,在外找工作到处碰壁,我真是心灰意冷,只得靠母亲的退休工资共同生活。 ”张燕妹说。

一下子成了就业困难人员,让具有大专学历的张燕妹心有不甘。汀苑社区工作人员在定期走访中得知她的情况后,多次上门找她谈心,为她鼓劲。工作人员根据她的需求和特点,研究制定了个性化的援助方案,实施一人一策的就业帮扶。

“我们首先鼓励她参加街道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张燕妹对学习计算机有兴趣,我们就主动帮她联系参加了计算机培训。 ”汀苑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说,经过系统培训,张燕妹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取得了结业证书。有了一技之长后,张燕妹添了几分底气。

然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残疾人想找个满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安徽省不断完善就业援助政策,政府不但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还为他们发放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

在就业援助新政的推动下,汀苑社区经过多方协调,将张燕妹安排在社区从事残疾人专委工作,为她办理了就业援助和社保补贴。 “社区给我提供了就业岗位后,我有了稳定的收入,不但改善了生活,也增强了自信。 ”张燕妹说。

棚户区改造

“告别四世同堂的趴趴房”

■ 本报记者 吴量亮本报通讯员 王宝证

随着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原先布满淮南市八公山区孔集镇区的低矮破旧“趴趴房”不见了。

12月27日,阳光明媚。在今年完成分配回迁的淮南矿业集团李嘴孜矿棚改新建小区孔集北村,450户阳台上多数挂晒着香肠、腊肉、咸鱼。十几位居民正在小区广场一角晒太阳、拉家常。

“政府心里有百姓,企业心里有职工。没有党的好政策,我现在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问到棚改前后居住条件的变化,在淮南煤矿干了一辈子、今年78岁的王立端大爷说,以前住的老平房不是这破就是那漏,晚上上厕所,要摸黑走上几百米,碰到下雨天,稀泥路都难下脚。今年9月份拿到新房钥匙后就进行装修,11月底入住。 “小区绿化好、配套好,现在常在小区活动健身,生活乐子多了”。王大爷说。

与孔集北村隔路相望的孔集南村,12月上旬刚完成抓阄分房,1500多户棚改拆迁户喜得新房。李嘴孜矿开拓一队职工黄春山就是其中一位,所得房子面积近100平方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四代8口人挤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间屋子里放三张床。 ”在用木棒、秸秆、黄泥等材料搭起的防震棚里住下后,修修补补一住就是几十年。黄师傅感叹说:“如今,终于告别了四世同堂的‘趴趴房\’。 ”

今年,淮南矿业集团棚户区改造安置了7410户。到明年底,棚改工程全部安置完毕,全矿7万户职工家庭将圆安居梦。

小水利改造提升

“水通了,种粮不用愁”

■ 本报记者 王 恺本报通讯员 汪国庆

“前年邻村在岗地的高处挖了一口塘,一年中有大半年是干的。今年开挖当家塘,我们选址时首先考虑地形地貌、来水面积和水系通畅、功能互补。 ”在和县善厚镇高祖村,水管员郑其飞指着新修的当家塘告诉记者,这个塘选址好,大旱年份也能确保给庄稼送上 “救命水”,心里终于踏实了。

高祖村山王村民组不足30户,往年一到干旱,要从数十里外的水源提水,一路上泼泼洒洒,花1万元的费用打不到5000元的水,群众深受“水”害。去年以来,通过“一事一议”等多种渠道,清淤沟渠、疏通河道、开挖几十口当家塘,由于有了水管员的把关,避免了“断头沟”,小水利在今夏抗旱中大显身手。

“村里导流河淤塞严重,去年大旱,乡亲们硬是靠着几级提水,浇灌两岸1000多亩农田。 ”在清淤工地上,郑其飞对记者说,他协助镇水利站技术人员实地测量、做工程预算、到县水务局上报项目,协助政府组织工程招标投标。“从想干再到工程竣工,这其中到底跑了多少路已经记不清了。 ”郑其飞笑着说。

“水通了,种粮就不愁了。 ”郑其飞介绍,今年清淤沟渠4000多米、扩挖当家塘36口、修建涵闸斗门3处,目前已经完成了70%。水管员负责本村水利兴修、设施养护、日常水情观测、水事纠纷调处等,成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村民朱仁必说:“今年种田不受‘水\’害,庄稼也喜获丰收,期盼来年建好的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奖补土地流转

“规模农业越来越有奔头”

■ 本报记者 史 力本报通讯员 程在俊

“现在天气很冷,要注意给果树多施农家肥,把多余的叉枝打掉,以免养分流失。 ”12月27日,和县北方佳苑生态果木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荣建正在果园里指导工人管理果木。

虽是严冬,200多亩的生态园里,林下土鸡三五成群,觅食打欢;养殖塘口里鸭群嬉戏,嘎嘎声一片。 “这些都得益于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 ”杨荣建介绍说。

“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到1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对流转土地予以奖补,承包经营主体可以享受金融信贷、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业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和县出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意见,得知此消息后,杨荣建毅然辞去外地工作,回家创业。

令杨荣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想法立刻得到该县泉水村的支持。村里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帮他流转200多亩土地。他投资近400万元,对土地进行平整,发展鱼鸭混养、林木套种生态立体种植。

“果园每年可以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农户除了获得每亩300元租金外,还可以在此获取务工收入,土地流转真是为我们开启了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杨荣建开心地说。“现在园里的130亩林权可以进行抵押贷款,等以后土地确权后还可以进入市场,进行物权抵押,国家土地政策越来越规范,发展规模农业越来越有奔头。”畅谈起今后的发展蓝图,杨荣建信心十足,准备再着手承包200亩土地,打造一个集采摘、休闲于一体的乡村大果园。

公共服务均等化

“当个有尊严的城里人”

■ 本报见习记者 何珂

临近年末,黄丙如所在的批发市场正是旺季,每天都有不少辆大货车进来拉货。将货物搬运上车,就是他每天的工作。 “从早上六七点干到晚上七八点是常有的事情,都是体力活,虽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是有活干能挣到钱就很开心,现在一个月差不多能赚到三四千块钱。 ”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农民工的身影。合肥市瑶海区长江批发市场的搬运工黄丙如,已来合肥务工10年,感触颇多。 “就业、教育、社会保障都发生了不少变化,没有人会特别在意我农民工的身份。 ”

如今,快50岁的黄师傅将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10年前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转来合肥的学校后,每年要交八九百块钱的借读费,既要租房子又要负担孩子的学费,当时一个礼拜都难得吃上一次肉。 “后来,政府有了新政策,上高中就无需借读费了,儿子也争气,考上省示范高中。 ”黄师傅笑着说,他在龙湖小区买了一套两居室的二手房,交个首付再到银行办个按揭贷款。 “有了房子,就有了归属感。 ”黄师傅说。

黄师傅的侄子也在合肥打工,是个典型新生代农民工。“他在经开区一家工厂上班,不仅有五险一金,还配有公租房。 ”黄师傅告诉记者,侄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融入这个城市,在合肥安家立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家人来城里打工,希望城市能够真正地接纳我们,让我们当个有尊严的城里人。 ”黄丙如说。

出口信用保险

“小企业出口风险小了”

■ 本报记者 鲍亮亮

“2013年,国际需求乏力,难以预料的市场风险,给我们出口经营带来不少困难。 ”12月29日,合肥亚太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宗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家公司是从事家用清洁用品生产经营的小微企业,主要产品出口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

今年年初,南非一买家向亚太日化有限公司订购了近百万美元的洗涤用品,结算方式为发货后60天内付款。从1月到5月,公司陆续向对方发了90多万美元的货物。但是,到了7月的付款日,买方因为经营陷入困境无力支付货款。

“幸亏我们参加了出口信用保险,在政府保费补贴的支持下,我们只花了很少的钱就为出口业务打造了一把保护伞。 ”周宗涛说,最后公司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迫使对方承认全部债务,并获得了保险公司78.28万美元的先行赔付款,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有了完善的风险保障,小企业出口风险小了,我们心里踏实了许多,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升级和市场调整上。 ”周宗涛介绍说,今年公司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淘汰了一些大路货,开发出了功能细化、附加值高的产品,很受外国消费者欢迎。同时,公司改变了过去做法,将出口市场定位在汇率比较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对一些货币贬值较快的国家和地区谨慎出货,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如今,公司海外业务蒸蒸日上,出口额稳步增加,全年可望突破500万美元。

又是一个丰收年。 特约摄影 王家国 本报通讯员 窦浩 摄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成为

■ 本报记者 汪国梁守护生存底线——继续提高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标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事关民生保障的底线。近年来,安徽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运行机制,城乡低保、五保保障水平...

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改革 照亮创富之路)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