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如今的语文阅读课,特别是公开课上,“读写结合”已经被广大教师广泛运用。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读写的迁移,让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发现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教师在运用“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也有许多要注意的问题。
一、“读”是写的基础
朱光潜在谈到自己学国文的体会时说:“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作多篇,在头脑里甚至在筋肉里浸润下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功夫,到时候下笔一摇,那些所谓‘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同样的道理,我们小学生的写作也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这里强调的是“熟读”是“浸润”。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读书往往是匆匆而过草草收场,文本中的“骨力”“神韵”根本还未能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就开始了模仿写作,结果只在皮毛上求形似,对写作能力的实际提高意义不大,又占用了宝贵的读书时间。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读”是写的基础,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真正读懂了课文,领悟了作者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才进行写的训练。
二、要找准读写结合点
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的点也许不止一个,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有所取舍,找准读写结合的点。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课时,老师先和同学们学习了威尼斯小艇样子的一段,引导学生发现了作者运用比喻的写法表现出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比喻的方法向老师介绍马鞍山的采石矶。就《威尼斯小艇》一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说,模仿第二段用比喻的手法仿写采石矶显然不太合理,因为这是第二课时,学习的重点不应该是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这一段。再说,采石矶与威尼斯小艇完全没有可比性,硬要用比喻生搬硬套,只能是逼着学生说出:“采石矶真高呀,仿佛直插云霄……”“采石矶真陡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去过马鞍山采石矶的人都知道,采石矶就是长江边的一个小岛,它既不怎么高,也不怎么陡,学生之所以这样写,是教师在逼他们说谎话呀!作为第二课时,重点是通过第二、三部分的学习,体会和掌握动静结合的这种写作方式,运用这种写作方式来试着写写采石矶的景色更合适些。
三、“一课一得”,切忌贪多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写作方法,有些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贪多求全,一股脑儿将许多的写作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从中选取一种或几种写作方法进行仿写。比如,一位教师上《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给学生总结了围绕中心选材及四种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仿写当地的一处风景。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看似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了文字背后的秘密,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有限的,许多孩子可能会纠结于到底选取哪种或者哪几种写作方法上而影响了语言的流利表达,有了这样的羁绊,想要写出好文章恐怕很难。所以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教学宜精不宜多,能够做到一课一得,真正让学生学一种会一种,才算有效。
四、为了“读写结合”而写作
语文课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所以许多教师就在自己的课堂上力争做到样样齐全,一样不落。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桥》这一课,老支书这一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被塑造得非常成功,留给学生许多震撼,这时,教师出示课文的结尾,一个老妇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可以说这是一种缺憾美,是文章结尾的一种方式。可是教师可能是觉得写的训练在课堂上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在结尾安排了一次写话练习:老妇来祭奠丈夫和儿子时会说些什么?于是有的孩子写道:“老伴啊,你死得光荣,死得伟大,我为你骄傲!”有的说:“你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人们会永远记得你们,永远感谢你们的。”试想,一个老妇,老来失伴、丧子,人生四大悲事她就摊上两个,在老伴和儿子的坟前,她又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来呢?恐怕只有老泪纵横,说不定还会埋怨他的老伴:你当时为什么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呀?这样至少还有儿子陪着我呀!所以教师这种为了“读写结合”而进行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是不可取的。我们在进行“读写结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文本表达的需要,孩子们表达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重要,“人文性”使得语文具备了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验;而“工具性”则是让学生从语文的学习中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在课前做足了功课,如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又如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作者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并有所感悟,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闻推荐
□ 新华社记者 黄 兴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考生们就要迎来不啻于第二场高考的高考志愿填报。但现如今高校林立,且不少大学校名趋同,让人看了眼花缭乱。记者就此梳理盘...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