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平老师正在上课。
他的坚守
“为教育出一份力,我更应该坚守这里的教育教学岗位”。
他的风格
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学的风格,也是一个老师聪明才智的体现。
他受好评
2013 年、2014 年,连续被初三毕业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
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对山区教育事业的一颗奉献之心。从教31年,他一直在农村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他就是阆中市水观镇初级中学校一级教师——邓建平。
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他都快乐得像个孩子,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超越年龄的热爱,教育、教学、教研、学生社团活动辅导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多次被各级部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
扎根农村教书31载 乐此不疲
1983年,邓建平从师范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坚守在一线教学。教过教学、英语等课程,他热爱学生,忘我工作。他先后兼任初中物理、音乐、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凭借优良的教学常规、清新的教学风格、扎实的跟踪辅导,所任学科在学校教学常规评价及教学质量监测中,多次获优秀等荣誉。2013年、2014年,连续被初三毕业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
今年已经50岁的他,表示自己会一辈子坚持在教师的岗位上奋斗到最后。“为教育出一份力,我更应该坚守这里的教育教学岗位”。
在教学工作之余,邓建平很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他说“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他作为一名农村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多提问、多辅导、多检查,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习多掌握教材知识。课后,邓建平老师很注重找学生交朋友,和学生多交流、多了解、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真真让学生充分学习知识。
运用幽默肢体语言 快乐教学
昨日,在阆中市水观镇初级中学校的初一班教室里,邓老师正在用他独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上课。
邓老师拿着一个黑箱子(很神秘的一只手捂住嘴)对同学们说“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邓老师(带点阴阳怪气):“这是奖品。只有优胜组的才能得到!想看看吗?想得到吗?”学生兴奋不已道:“想。”就这样一个简短的开场白配上幽默的肢体语言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发言权被‘剥夺\’许多,教材的内容繁多,数学本身具有严谨性,这都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被零散的知识牵着鼻子走。”邓老师介绍,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学的风格,也是一个老师聪明才智的体现。在教学中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主义和开朗的性格。
变后进班级为优秀 创造奇迹
现在的邓老师为9个班的学生上课,他教的课程包括包括数学、英语、劳动以及音乐。从1983年工作至今,邓老师送走了好几个毕业班,学生的总成绩多次名列全校第一,这也让他成了“名师”。学校也数次将一些难啃的“骨头”交给他,指派他接下数学成绩最差的一个班,全班有20多个学生的成绩在20分左右。
“刚接到手的时候,我也没有底,很担心。”邓老师说,后来他用自己独创的《中学数学方法案例与实践》以及数学童话故事《八戒学数学》、《小猫又钓鱼》等系列探索着教学。对尖子生采取难题拔高辅导,基础一般的以书本教学为主,基础差的学生他就“一对一”课后辅导。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教学,在期末考试中,邓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但学生平均分提高了,一名学生还拿了全区第五的好成绩。
2007年,邓老师创建了《中学生数学乐园》网站,成立了《初中数学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市级科研课题并在2010年结题,该课题成果获2012年阆中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创新运用元认知理论提出“数学实验探究法”,创作了数学校本教材《数学同步探究与实验》,在阆中市水观片区7年级验证试用效果良好。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尹秦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安海波老师在批阅作业。毕业后有机会到城市里工作,他却回到家乡偏僻的山村小学教书;收入微薄,他却尽可能多的把钱省下来给学生买学习生活用品;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他却从未耽搁学生一堂课;没有...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