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个古老的词汇,《左传》里就有“民生在勤”的先训,顾名思义,民之生存谓民生。日前,市政府研究决定2014年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预计总投入68.83亿元,比上年增加7.88亿元,增长13%。民生工程把民生工程化,把老百姓的生计量化,用“财政之网”兜住相对瘦小“社会细胞”,覆盖相对贫瘠社会角落,因此,民生工程要做到“雪中送炭”。
民生工程要为社会送去政府执政为民之“炭”。33项民生工程基本涵盖三农、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就业、文化等各个领域,每一项工程都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宿州市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财政为民办事能力相对不足。经济可以落后,但老百姓的生存不能落下;发展可以丢分,但民心不能丢失。在民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彰显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解民之忧、顾民之盼,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民生工程要为社会送去公平正义之“炭”。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利益的普惠,社会发展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财富分配的过程,民生工程是社会再分配的有益方式。社会公平正义是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衡量指标,“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老百姓对于公平正义的最强烈呼唤。因此,民生工程需要把社会财富纳入再分配轨道,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短板,着重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迈上发展快车道。
民生工程要多为“老乡”送点“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生工程的重点扶持区域是农村地区,重点扶持对象是“老乡”。经济发展了,孩子能上得起学,病人能看得起病,老人能养得起老,已经成为“老乡们”沉重的呼声。“老乡们”生之根基——农村地区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严重制约农民增产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工程需要进一步为农村建产业、为农民谋生计、为农业打基础,真正成为“老乡们”的“造血干细胞”,点燃“老乡们”生存之火、发展之火。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市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宿州市2014年度重点普法目录。普法目录包括宪法、法律及司法解释29部,安徽省地方性法规...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