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昨日,安徽省地震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安徽省今年重点推进的工程项目。记者从现场获悉,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震前兆观测网建成后可对地壳运动进行毫米级监测,有助于提高安徽省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推进建设GNSS地震前兆观测网
近年来,安徽省已建成了蚌埠、泗县、安庆、蒙城、嘉山、舒城和青阳7个GNSS地震观测基准站。但由于站点数量少、分布稀疏,覆盖范围有限,其监测能力难以满足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需求。
昨日上午,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GNSS地震前兆观测网建设项目是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全省新建20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和1个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建成后,全省基准站将达到27个,站点覆盖全省并沿郯庐断裂带加密分布,形成功能完备的GNSS地震前兆观测网,具备对安徽省地壳运动的持续监测能力,项目投资1281万元。
相关人士表示,GNSS开展地震前兆观测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全天候等特点,是开展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GNSS地震前兆观测网满足进行毫米级地壳运动监测的需求,通过对安徽省地壳和断层活动的实时监控,可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卫星导航定位观测数据,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和多角度认识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大别山监测预报实验场改造“升级”
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及郯庐断裂带探测项目作为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又一个重点项目,其进展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大别山地区地处大陆板块的汇聚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活跃。2010年开始,省地震局已启动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建设,在场内初步建立地震观测台网和前兆台网,开展了流动磁通门观测实验,场内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
建设大别山监测预报实验场及郯庐断裂带探测项目将进一步探测安徽省主要断裂带地震活动情况、分析规律,提升大别山区和郯庐断裂带沿线地震监控和预测预报能力。
据悉,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及郯庐断裂带探测项目分为流动地球物理场观测、电磁综合观测、新型地震观测技术应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点台站升级改造、地震观测台阵和数据处理中心建设6个分项,项目投资达3922万元。
安徽省多个地市将开展活断层探测
目前,安徽省16个市中,只有合肥完成了活断层探测工作,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建设及城市规划之中加以运用。蚌埠、滁州2市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标志着2市的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已正式开展;芜湖、马鞍山2市获立项批复;宿州、宣城、六安3市获当地市政府同意。2019年,安徽省地震局将积极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和郯庐断裂带沿线3个城市完成立项并实施。
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地方从活动断层探测工作中受益。太原市依据活动断层分布情况将原先西扩的规划改为东扩规划。兰州市否定了原来认为的刘家堡和深沟桥两条穿过市区的活动断层,直接为兰州城市建设用地增加10.8平方千米。
晨报记者 陈家静 通讯员 汤培亮 吴雯
新闻推荐
6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泗县黄圩镇一处秸秆收储中心,只见不少农民开着农用车运送秸秆。这个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全县最大的秸...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