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庐江汤池,许多游客来到这里赶乡村大集,寻浓郁年味,过幸福猴年。 周跃东 摄
编者按
家家户户贺新岁,欢欢喜喜过大年。过大年,人们贴春联、享美食、穿新衣、赶庙会、去拜年,在大年里集中展现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迷人魅力;过大年,人们尽情享受节日的温馨,凝聚亲情,畅叙友情,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在欢度春节中传承中华民族的家风、礼仪、待客之道;过大年,老人乐享儿孙绕膝、阖家团圆的幸福与美满,成人笑品年景丰收、事业兴旺的奋进与成就,孩子享受长辈疼爱、再长一岁的美好与成长。今天起,本报推出专栏,多视角呈现全市人民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火热场面。
银羊踏雪去,金猴献春来。大年除夕,是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市民纷纷贴上春联。红彤彤的春联,传承着年味,记录着时代,一下子把人们带进大年里。昨天,记者走访合肥大街小巷、居民小区发现,春联的内容既有传统的文辞,又有时代的新语。梦想、奋进、祝福,满满的正能量,浓浓的大年味,描绘出合肥这座“大湖名城”的盛世新图景。
记录时代“中国梦”写进春联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中国梦”也因此被写进春联里。“恒心铸就中华梦,泰运已呈盛世图。”昨天一大早,家住庐阳区湖畔家园的尤军就在大门贴上了这副含有“中国梦”的春联,随后他开车赶回萧县老家。
“一带一路光明道,三严三实正气歌”“四个全面,谋复兴方略;五大发展,画强国宏图”。有的居民把“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等有关党风廉政和治国理政的新风尚、新理念也写进了春联里,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许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彰显地域“大湖名城”谱写盛世图景
地处江淮大地的合肥,因坐拥巢湖而美丽,因名人辈出而骄傲。“八百里巢湖风景如画,两千年历史人才辈出”,有的市民把生活在“大湖名城”的自豪感写进春联里。
包公故里文脉深厚,大湖名城翰墨飘香。在印制春联唱主角的今天,合肥的书法家们积极热情为市民写春联。2月1日,合肥市图书馆邀请多位省市知名书法家为读者送去猴年祝福。当天,在图书馆一楼大厅,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将“猴喜满园桃李艳,岁迁遍地春光明”“雪消门外千山绿,猴到人间万户春”等一副副充满迎新之喜和艺术之美的春联作品送到群众手中。书法家王涛写了几百个“福”字,被市民领取一空。
传承文化变化的样式不变的年味
从手写到印刷,春联的花样更加新颖丰富。在字的颜色上,既有庄重的黑色字,也有富贵的烫金字,还有黑体金边的艺术字。在纸张的花样上,除了庄重大气的纯红纸,还有印着各种吉祥图案的红色纸。总体上看,市场上销售的春联主要是印制春联。
一副副春联,传承着几千年深厚的文脉,映衬着现代人美好的生活。2月6日,在城隍庙春联市场,记者看到“平安”“幸福”“吉祥”“富贵”等字眼仍然是春联表达的重要主题。“平安富贵福星照,吉祥如意好运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家住包河区的李女士一口气选了两副春联。李女士说,每年都要亲自到城隍庙市场选春联,春联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凝结着家人的亲情,寄托着新年的祝福。
印制春联大行其道,手写春联更令人回味。在城隍庙市场,书法家魏敬超现场为市民写春联,桌前排起了长队。来自高刘的孔德朝请魏敬超帮他写下对联:“尼山绵世泽,泗水振家声”。今年42岁的孔德朝说:“尼山是孔子出生地,作为孔子后人一直不忘先祖圣德,从记事起家里年年都贴这副春联。”
·本报记者 梁昌军·
新闻推荐
前不久,从合肥乘汽车去皖北调研,过了淮河,就看到高速路两边成片金灿灿待收的麦田。为了便于机收,皖北现在的小麦都是矮秆品种,已呈现不出“麦浪滚滚”的画面,但因长得整齐,像是...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