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上健身球展示。
铜都广场新添健身器材深受市民喜爱。
核心提示
10分钟体育健身公共服务圈、“互联网+”全民健身运动新模式、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一连串名词高频出现,反映出过去的一年里铜陵市体育工作的创新与成果。今年,铜陵市再次将8月份确立为市“全民健身月”,结合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全市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巩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掀起全民健身高潮,为建设“美好安徽、幸福铜陵”作出积极贡献。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
铜陵市大力构建特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铜陵市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健康铜陵”发展战略,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着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先后成功举办(承办)了亚洲举重锦标赛、全国健美公开赛、全国可乐球邀请赛、全国女子篮球预选赛、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省第三届体育大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铜陵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称号,群众体育工作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省表彰,为建设幸福铜陵提供了健康支撑。
城乡统筹,打造10分钟健身服务圈
日前傍晚,64岁的刘琴阿姨和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螺蛳山广场,和几位老友相约跳佳木斯操。刘琴高兴地说,她家住在观山名筑小区,健身锻炼非常便捷,远的有螺蛳山公园、笔架山公园、铜官山公园等,近的有友好社区健身路径。近年来,铜陵市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上坚持加大投入和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建设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绿道、健身路径、笼式球类场地等公共体育设施,打造出10分钟体育健身公共服务圈,极大地方便了大众的健身需求。目前,全市实现了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和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全覆盖;市、县(区)国民体质监测站100%全覆盖;建成社区全民健身路径300余条、全民健身广场1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中央转移支付在建3个)以及100余公里健身步道和绿道。
“互联网+”,打造特色运动新模式
2013年,铜陵市大力构建“铜都健身大舞台”体育赛事活动平台,依托平台采取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方式将赛事活动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或其他单位承办,年安排大中型群体活动和体育赛事1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0余万人次。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互联网+”全民健身运动新模式,即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重点打造群众参与面广的铜陵爱运动手机APP平台,利用平台在全市组织开展“铜陵悦动”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广大健身爱好者积极参与,通过“运动手环”实现每天线下健身的运动数据上传平台,每月每季开展线上评比竞赛、给予奖励的一项全新活动模式,让全民健身运动搭上“互联网+”,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健身锻炼。“铜陵爱运动手机APP平台,不仅清晰记录着自己每天健身轨迹,而且实时了解好友运动状态。”健身达人吴春芳称,“互联网+”让全民健身运动越发精彩、有乐趣!
创新发展,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
近年来,市体育局紧随时代步伐,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履行政府为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大力推动落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2013年以来实施了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国民体质监测、路径管护、大中型群体活动和体育赛事等项目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尝试。将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赛事活动举办分别交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体育协会和有关单位承接服务。开展体育社团星级评比工作,在每年给予市级单项体育协会一定工作经费支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市级单项体育协会实行了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星级评比,对考核达到一定星级的协会给予经费奖励。通过考核,被评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体育社团的除每年2万元基本工作经费外,分别补助4万元、2万元、1万元经费,有力地提高体育社团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建立器材巡查维护长效机制,与社会企业无缝对接,成立专业的健身器材维修队伍,定时对全市体彩公益金捐赠建设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展开巡查维护工作,成功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社区报修、企业巡查维护、体育部门监管的联动长效机制;向社会公布了统一的报修服务电话,及时维护更新健身器材,有力地保障了广大群众健身锻炼的权益。
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一买多赢”
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于8月正式开赛,其中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9个项目享受到3000元至35000元不等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这不仅有力地提升了本届运动会的档次和水平,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身的热度和激情。近年来,铜陵市坚持转变政府职能,积极通过财政支付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助力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每年吸引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1.5万余人,影响带动锻炼人群达15万余人。
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建设,2012年,购买方市体育局、服务方市体育总会、见证方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方共同签订了《铜陵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协议书》,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开启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大幕。2017年“铜都健身大舞台”的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享受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几乎涵盖到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达165场次。根据《铜陵市体育局2017年度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购买社会服务资金补助意见》,补助资金按照“总量控制、择优补助”的原则,最高可享受20万元,极大调动了民间资本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
“从全民健身角度看,设置的项目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内容更丰富,群众全民健身的氛围更加浓厚;从政府角度看,体育行政部门转变了工作职能,实现了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而对于从事体育事业的社会机构而言,收获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既体现了“体育即民生”的理念,又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管办分离,比赛实行政府补贴、公开招标,尝试竞争机制购买服务,政府把部分“办”的职能交给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承办。《铜陵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就明确提出“通过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增加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
从“闭门办体育”到“开门办体育”,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正在积极构建以群众体育赛事为平台,大力培育扶持社会体育组织,推进体育协会改革,努力提升体育类社团适应市场竞争及规范化运作能力的现代体育工作框架,有助于吸纳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撬动体育市场各方面的资源,有效解决以往赛事组织力量不足、宣传推广不广泛等问题,也让赛事组织更加规范有序,社会参与积极性更高,对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真正实现了“一买多赢”。
体育产业拓枝展叶
“今年以来,铜陵市相继成功举办了全国健美公开赛、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2017迎全运羽毛球团体精英赛、全国龙舟铜陵站比赛等国家级赛事,除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和观赏体育需求、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外,还创造了较好的收入,每场赛事广告和票房收入从十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日前,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据统计,全民健身运动地深入发展,正集聚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力和资金,全市体育产业目前从业人员已达2000多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和第三产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0.43%和1.01%。
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这么一家体育企业———安徽和氏体育羽毛球俱乐部,拥有32片标准化专业化场地,2016年营业收入突破500万元,此外还是省羽毛球队驻地,并成功举办了2014-2015年中国羽超联赛等大型赛事。“铜陵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京福高铁和宁安高铁贯穿境内,经济区位优势明显。”安徽和氏体育羽毛球俱乐部总经理沈兵谈及投资铜陵体育产业时说。与此同时,铜陵本土体育企业也沐浴着全民健身运动阳光,正拓枝展叶、茁壮成长。小龙健身国际会所池州分店于日前正式对外营业纳客,小龙健身国际会所负责人汤磊称,无论是作为健美运动员,还是作为体育投资人,他始终坚信体育产业是个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铜陵市大力发展体育与旅游、体育与文化、体育与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体育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市体育中心、西湖湿地、大通镇、农林村等已成为铜陵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体育与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的融合程度正在不断深化,形成了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场地总数为1303个,场地面积达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2万平方米。其中,体育场6个、田径场5个、体育馆6个,游泳馆、篮球房、体操房、羽毛球房、乒乓球房、网球馆等若干,其中社会投资的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会馆等体育休闲场所40多家,人均场地面积、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和人均场地投资额等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仍将持续以“铜都健身大舞台”为载体,搭建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竞赛表演三大平台,以赛事活动促进体育产业与多元产业相互融合,增加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过去的一年,铜陵市制定出台了《铜陵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明确以“全民健身·健康铜陵”为主题,全面构建铜陵特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尤其重点建设中小型、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市、县(区)、乡镇(社区)、行政村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10分钟体育健身公共服务圈、“互联网+”全民健身运动新模式、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等高频词,令人心潮澎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车的多了,走路的少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增加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减少了,但大家没有忘记: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因素。如今,“请客吃顿饭,不如请客出身汗”已成为古铜都的一种时尚,甚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1年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试点工作以来,铜陵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驶入快车道,实现了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和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全覆盖;城市和农村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达100%;建成社区全民健身路径300余条、全民健身广场1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中央转移支付在建3个)以及100余公里健身步道和绿道;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达30个,发展会员约30000人;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20个、示范晨晚练点200个,无论公园广场、还是社区乡村,健身锻炼的翩跹身影始终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当前,全市上下正全力推动幸福美丽新铜陵建设,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体育事业也不例外。亚洲举重锦标赛、全国健美公开赛、全国可乐球邀请赛、全国女子篮球预选赛、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等体育赛事纷纷落户铜陵,让市民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高水平国内外赛事,凸显出铜陵市全民健身运动高水平发展。
当然,更应为一群人竖起双手点赞!在全民健身运动征程中,涌现出吴金声、汤华、吴太平、季爱萍、刘泽斌、方月娥等一大批基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不图名不为利,穿梭于乡村社区、工厂车间、机关单位等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只为分享全民健身运动带来的健康与乐趣。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幸福美丽新铜陵建设中,我们要全力推动全民健身“便民惠民”,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本版稿件及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孙照柱采写、拍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燕飞)乘坐公交车,只需拿出银联卡或者手机在刷卡机前挥一挥,就可以完成支付。2014年,铜陵市公交车实现了银联卡、手机刷卡支付。不过,这一功能实施3年来却只是看起来很美,市民使用率低,刷卡...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