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在认真地学习如何制作泥塑。
春晓小学的操校长正在为小记者们展示该校的铜文化教育成果。
认知铜世界
唱响铜文化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没错,正是我国古代炼铜的景象。
这天一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铜陵日报社读者服务中心,参加了由铜陵日报社小记者工作室组织的“学习铜文化,体验铜雕塑”活动。我们小记者和小玩家,集合完毕,一起拍了一张大合照,然后坐车去春晓小学。这所小学2012年才建成,校园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不仅面积非常大,而且设施非常齐全。刚进校门我们就看到一面墙,墙上全是关于铜文化的知识,让我们不得不惊叹这所小学有多么重视铜文化的教育。就像大军叔叔说的:“铜文化已在这所学校生根发芽。”参观完之后,我们又去多媒体教室参加刘博士的讲座“美丽铜话聊铜工艺品”。在这之前我们观看了关于春晓小学的宣传片,后来刘博士先向我们展示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铜的种类,他对我们说:“铜分为四大类,即:紫铜,系指纯铜,主要品种有无氧铜。看,就是这样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向我们展示铜的图片,“还有就是黄铜,系指铜与锌为基础的合金。”刘博士顿了一下,接着说:“最后就是青铜和白铜。青铜主要是锡或铅的合金,而白铜就是指铜镍合金。”我们听了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刘博士又出示了第二个版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失蜡法”,他笑着对我们说:“我国的失蜡法要经过二十几道工序。非常复杂。”一边说还一边展示失蜡法的工序。“这第三个版块嘛,就是铜与健康。”他笑眯眯说。刘博士又逐一介绍了为什么铜会与健康有关。等到刘博士说完,大军叔叔接过话筒,说:“好了,大家来向刘博士提一些问题吧,机会难得,快点提问吧!”话音刚落,大家就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大军叔叔点了几个人来问问题,刘博士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讲座结束后,我们有秩序地离开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又去做了陶泥,不过中间可出了不少笑话。最后,我们又去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参观了铜雕。拍了一张大合照,以一个灿烂的笑容结束了这次铜文化之旅。
这次的铜文化之旅,不仅让我们收获满满,还让我们对铜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市北京路小学校园小记者袁婧
要说起铜陵的特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铜陵人,我自然能说出不少。金银铜铁锡,生姜大蒜麻,铜陵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又富饶的江南小城。但是,要说起铜陵的标志性“名片”,那么,此荣誉可就非“铜”莫属了。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在这座铜的宝库里,风格优雅、工艺精湛的铜雕四处可见。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铜文化,在这个美丽的星期天,我们校园小记者走进了这所以“铜文化”为主题的春晓小学,去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家乡的“铜”。
我们一进学校就受到了操校长的热烈欢迎。这是一所较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铜文化便是学校的主题,学校不仅有铜炼渣和铜矿石,甚至还有一小片美丽的铜草花,虽然这个季节铜草花逐渐枯萎,但我曾经见过铜草花漫山遍野的盛景,便也能想象出铜草花盛开在校园是多么美丽。在校园一角,一座构思巧妙的铜雕矗立在那里,两只手紧紧相握,摆成一颗心的模样,作品名叫《心手相连》,作者叶竹修,它讲述的是台湾与大陆血浓于水的情感。
接着,我们就来到了多媒体教室。在那里,刘博士为我们讲解了铜的故事。铜分为四种,分别是紫铜、黄铜、青铜和白铜。紫铜就是纯铜,纯度非常得高,主要的品种是无氧铜。因为紫铜造价高、制作技术难度大,所以它的价格一般都很高。黄铜是铜和锌为基础的合金,看上去金灿灿的,像黄金一样。青铜就不必说了,铜陵的大部分工艺品都是用它做成,它在古时候是一种类似黄铜的金属,后经长时间氧化而变成青色。而白铜则是铜和镍的合金,很像银。
了解完铜的种类,我们来到了学习铜工艺的班级,一起来体验亲手制作“铜器”。老师让我们先用泥巴去捏造型,泥巴非常硬,捏起来很不舒服。春晓小学的同学告诉我们,要先用水浸湿泥巴,然后再用力地捏软。我们一个个捏得费劲极了,当我看着这坚硬的泥巴在春晓小学同学们的手中熟练地转动着,我心里充满了羡慕之情。历经千辛万苦,我终于捏成了一个可爱的泥房子,虽然不是太完美,但我觉得很新奇也很有成就感,并带着它四处参观。
最后,我们去了位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铜雕艺术研究院,在那里切身感受了“失蜡法”制铜。从造型设计开始到成型,一共有二十多种工序,非常复杂,这么多工序,缺一不可。但即便如此繁杂,每天还是会有许多做工精美、栩栩如生的铜工艺品诞生,看到展台上摆放的一件件漂亮的工艺品,我们惊叹不已,同时也不禁对制铜工艺者充满了敬佩。
至此,青铜文化之旅结束了,但艺术的种子仍在发芽。作为一名铜陵人,我为拥有着这张日渐迷人的“铜”名片而自豪。
铜陵师范附小校园小记者胡子涵
一次铜文化艺术行
我国铜器制作的历史悠久,我们铜陵也是因铜得名的。作为一个在铜陵居住、成长的小学生,竟然连铜都不了解,真是太不像话了!所以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参加了一项与铜有关的小记者活动。
这次,大军叔叔要带我们走进以铜文化教育为特色的春晓小学和铜雕艺术研究院,了解更多关于铜的知识。
在春晓小学的校长操伯伯的介绍下,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铜文化。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学校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们学校有一种叫“铜草花”的草本植物;学校的角落还有铜做的雕像,一个是两只手牵在一起组成一个爱心,另一个是两个少年在踢足球。
自由参观的时间到了,大家像脱缰的野马一般飞奔向自己愿意去的地方,而我却默默地环顾四周:春晓小学环境好,风景好,卫生也好。一个字:美。春晓小学有一块巨大的塑胶操场,中间有一小片草坪,走上去十分舒服,像一条绿色的毛绒地毯铺在道路中间,摔倒也不会感觉疼,感觉像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在抚摸你,在你耳边轻轻地叮咛:“下次一定要小心一点儿哟。”
春晓小学四处弥漫着书香,更弥漫着铜文化的香。
我们来到三楼,进入一间教室,里面的一张张桌子上摆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工具和“泥巴”,座位上春晓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们在有模有样地做着。
我找了个空位坐下来,学着他们的样子做了起来。先找一块较大的“泥巴”加水使它变得更加湿润,然后开始捏树的样子,捏完树干捏树枝,不是这粗了,就是那细了,真麻烦!我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发现大家都在低头聚精会神地做自己的作品,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于是,我端正态度重新做。很快大树的重要部分做完成了,这时听到大军叔叔说:“时间到了,大家洗洗手,收拾一下,带上自己的作品(而我的只是半成品,有点遗憾)排好队,准备出发去铜雕艺术研究院!”于是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春晓小学。
在铜雕艺术研究院,我们还参观了更多的铜工艺品,一个个铜工艺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作为一个铜陵人,我终于学习到了铜文化,真是一次有意义的采风活动。
市建安小学校园小记者刘庭依
本版照片均由徐维林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肖卉记者钟灏)11月28日下午,记者从凤凰山景区管委会获悉,日前在经过严格查验后,全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评估验收小组对凤凰山景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该景区顺利通过。据了解,凤...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