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没有惊天动地的豪情壮举,有的只是对工作的热爱,对于职责的坚守。
一年的新闻媒体工作时间里,究竟写了多少篇报道,我无心过问;拿到怎样的荣誉,我也未曾刻意强求。我更关注的是: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镜头和笔尖应该指向哪里?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去马塘小学采访,第一次见到汪振亮。在老师宽敞的办公室里,小振亮是个引人注目的孩子。他年纪小,黑黑的皮肤,眼睛很大,身上的白T恤算不上合身,样式很旧但干净整洁,脖子上的红领巾格外鲜艳。“这孩子成绩好又懂事,有次暑假我路过马饮一处工地,看见汪振亮在帮父母捡砖头。”当我从班主任陈老师那里了解到振亮的这些情况后,决定放学后一同去他家看看。
放学后,小振亮接到上三年级的妹妹,我们一起来到小振亮的家。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个不足15平方米的出租房,两张床,一个旧衣柜,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旧电视机。看到这番景象后我的心情有些低落,同情地问道:“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想要什么礼物吗?”小振亮不假思索地摇摇头:“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不好意思找他们要。”小振亮毕竟还是个不满12岁的孩子啊!当许多与他同龄的小朋友在无顾忌地玩耍、撒娇时,而小振亮,却已经早早地懂事了。想到这,我深情地将他揽入怀里。
在这个本该属于他的节日里,我能不能帮小振亮找回童年的快乐,帮他实现一个愿望呢?这个念头一旦萌生,就再也赶不走了。“振亮,去过方特梦幻王国吗?”“听说过,那里好玩吗?”小振亮的眼睛里顿时闪过一丝惊异的神色。“你想去吗?”当我说完这句话,小振亮兴奋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又有些犹豫。最后笑着点点头。儿童节那天,我陪伴小振亮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整天。这期间,他显得特别开心,从方特出来的时候,小振亮告诉我,这是他过得最快乐的一个儿童节。
面对家庭贫困的进城务工子女,面对辛勤劳作的父亲母亲,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的话语再一次回荡在我的耳畔——勿忘人民!为了可爱的孩子,为了慈祥的父母,为了幸福的家庭,我们《金周刊》的同仁与广大的志愿者共同开展了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牵手1家1”活动,并且呼吁更多热心人士踊跃加入。今天,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用爱心浇灌这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朋友们,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在路上,我们经历了很多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精彩。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让我们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有大爱的年轻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