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内涵之一。它围绕的是一个中心词“群众满意”,指向的是一个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六大以来10年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一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2%、14.4%。实行“一紧一松”的财政支出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9%、98.8%。在全省率先将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纳入民生工程。加快安置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城市、农村人均住房面积5年分别增加5平方米、5.6平方米。加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首先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富民行动,以创业促进充分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加快安置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平安和谐安居乐业新社区。牢固树立安全稳定无小事的强烈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进政民有效互动。积极创建平安芜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让我们始终怀着对群众的深爱之情,着力构建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在推进跨越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中不断创造新业绩,谱写新篇章!
新闻推荐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列出了幼儿成长发展的“阶梯”。相关人士...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