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李后良(右)。汪武摄
□ 本报记者 向陈宏
从供职美国底特律的著名汽车企业,到回归中国芜湖创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归属选择,而是凝聚了李后良赤诚之心的人生抉择。在他心中,放弃国外舒适生活和优厚待遇,回国投身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场圆梦之旅。
做出这一人生抉择的时间是2005年。当他告别美国福特/伟世通公司,回到中国芜湖创办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的时候,已经是全球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方面有影响力的专家。探寻他的成长经历和圆梦历程,其中的每一步无不折射出他的拳拳赤子之心。
“回国创业是我的梦想”
早年,李后良先后就读于国内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取得了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远赴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深造。经过3年的刻苦钻研,不仅取得了机械工程博士学位,而且参与了汽车燃料自燃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这一世界尖端课题研究。此项目由美国能源部委托,由Princeton大学、MIT、GM、Sandia、Livermore国家实验室、德雷克赛尔大学研究所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共同研发。完成博士学业后,他选择了美国科勒公司作为人生和学业实践的第一站。在这里,他借助科勒公司搭建的实验平台,刻苦钻研,大胆实践,相继完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1999年,美国福特/伟世通公司诚揽全球汽车排放领域的精英。他应聘到福特/伟世通公司,成为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研发、设计团队的一员。从此,他充分利用先进的试验平台,忘我地投入科研开发,相继完成了《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测量技术》、《颗粒排放特性及颗粒扑捉器再生》、《利用旋转成型法封装催化器》、《一种降低超薄催化剂破碎的方法》等学术的研究和项目的开发,这些学术成果和开发项目,有的在美国权威学说刊物发表,有的获得了美国专利。丰硕的成果迅速提升了他在业界的影响力。此后两年,他由高级工程师提升为技术专家,主持开发了满足加州零排放的多款汽车的排放控制系统,设计实施了相应的先进生产工艺,树立了一位中国年轻专家的技术权威。
然而,他并没有为个人的成就而陶醉,而是始终关注着祖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他的心中,回国创业、报效祖国,才是他的梦想。
心随梦想一起飞
“选择回国创业,是我心中的梦想;选择到芜湖创业,则是我与奇瑞结下的缘分。”回忆当初来芜湖创业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对于当初的选择,他有着多层考虑。一方面,以奇瑞为代表的民族汽车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为在海外汽车领域工作的中华儿女提供了报效祖国的平台;另一方面,突破国外汽车企业的技术壁垒和行业打压,需要大批人才。他说:“当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奇瑞的迅速崛起而高兴时,更加激发了我到芜湖创业的想法。”
2005年,他飞回祖国,来到芜湖考察。政府的求贤若渴,奇瑞的诚挚相邀,每一个细节都令他兴奋。尤其是,他在这里看到了报效祖国汽车工业的机遇,看到了发挥自己专长的空间。这一年,他再次来到芜湖,参与创建了芜湖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出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公司配气系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随后,他瞄准国内市场的薄弱环节,创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排气净化系统的技术中心,主导排气净化系统的开发生产工作。
几年来,他忘我地投入研发、生产。带领研发团队相继完成了奇瑞多款车型的排放系统、力帆620整套系统、北汽福田PU201-E2.8(SUV)整套系统等的研发、生产任务。其中,研发的紧耦合催化器及超薄载体催化器项目,获得省科技厅三等奖。该技术达到了欧IV、欧V乃至世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该项目已广泛应用到了欧IV轿车上,客户包括上汽、北汽、奇瑞等。仅该项目,年销售额就达到1.5亿元,利润达到2000多万元,上缴税金达300万元。
几年来,他主导的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2010年,他荣获省科技厅技术进步三等奖,2011年入选了芜湖市“千名人才计划”。
创新永不止步
“目前。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已步入了一个十字路口。要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不仅需要大批人才支撑,还需要完善管理机制和流程体系。”他说,杰锋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坚持创新永不止步,不断拓展项目领域。
目前,在他的主导下,杰锋公司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在拓展项目领域实施有序扩张。其重点是,在做大做强汽车排放系统的基础上,向发动机系统、涡轮增压系统循序渐进。尤其是对涡轮增压系统的拓展,目标就是打破国外汽车企业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垄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他说:“我相信,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一定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攻克这一课题。”
2005年至今,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杰锋公司快速成长。仅用了4年时间,公司年销售产值就达到4亿元;客户群体已经从原先单一的奇瑞拓展到了北汽、上汽、力帆、长安等。同时,还进入了通用、克莱斯勒、东风等品牌的全球采购体系。2010年以来,公司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00%。几年来,杰锋公司相继荣获“中国中小型企业百强”、“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优秀企业”、“安徽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安徽省产学研合作优秀示范企业”等荣誉。2011年还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的项目支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王磊)记者从市物价局获悉,从今年1月1日起,芜湖市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收取的单位和个人委托单纯保管人事档案收费,由现行的每份每月5元降低到3元,预计每年可...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