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四川贫困村民送去御寒衣物(资料图片)
编者按:志愿者,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呼唤温情、拒绝冷漠,愿意打开心门予人温暖;他们无私奉献、真诚低调,默默地发光发热;他们或官方,或草根,但给人带来的便利和感动殊途同归。这些年,社区志愿者的遍地开花、爱心志愿团体的不断发展、一桩桩好人好事见诸报端……不难发现,江城的志愿队伍正在壮大,志愿力量正在增强。乐于奉献的江城人民正用行动,为这座城市的文明添砖加瓦。
它最初成立时,只是一个普通的QQ群,成员只有19人;7年来,它从网络步入现实,由公益群变成了协会组织,吸纳会员近400人;它是芜湖民间的公益力量, 汇聚着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扶老、助学、助残、赈灾,不仅是在江城,它的爱心已延伸向更远的地方。芜湖民间爱心群协会,守着“助人而助己 悦人而悦己”的信念,努力将“善心善举”做到“善始善终”。
“残阳”,是爱心群协会的会长,他一直都用着这个网络昵称。出于对公益的热爱,2006年8月8日,“残阳”和几位热心公益的好友一起成立了爱心群。当时成员虽只有19人,但公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其中每年冬夏两季看望麻风村的老人,成为一项延续至今的慰问活动。多年来,这支爱心队伍不断壮大,吸纳了老师、学生、医生、公务员、个体老板、打工者等社会各界人士。“残阳”说,在这样一支志愿队伍中,包揽了各类人才,他们发挥所长,为公益作出了不同的贡献。有的出钱、有的出力,有的出谋划策,有的负责跑腿……“献爱心,其实不拘泥于形式,不一定都得是捐钱捐物,而是尽己所能地为公益出力”。
助学,是爱心群多年坚持的善举。在这近40位贫困学子身上,“残阳”们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助学,并不是捐了钱就不管事儿了,这些贫困生内心脆弱、敏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才是最需要我们做的。”“残阳”记得,贫困生家没房住,他们便帮其申请廉租房;考生不知上什么大学,他们帮着填报高考志愿;群里还成立义教小组,为贫困生作课外辅导。如今,一些资助对象考上了大学,放假回来都不忘回报,纷纷加入爱心群的义工队伍。因在助学上经验颇丰,爱心群眼下有个打算,将重点资助30名贫困女童。“残阳”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为她们提供经济、生活及心理上的援助。
因事迹突出,2010年,爱心群获省“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2011年12月,爱心群在市民政部门正式注册,同时更名为“芜湖民间爱心协会”,并于2012年2月19日正式挂牌。有了政府的支持与社会的信任后,爱心群的行动越来越多。几年时间,“残阳”们已组织大小爱心活动数百余次,为弱势群体捐赠钱款及物资折合人民币近40多万元。
去年4月初,协会从四川爱心志愿者口中得知,四川冕宁县较为贫困,物资缺乏。“残阳”和会员们商议,决定在芜湖组织一场大规模的捐衣活动。截至6月中旬,市民共计捐赠近20万件16吨重的衣物。这些衣物在经过清理、消毒、打包后,被装上了大卡车,一路送往四川,随行的5位义工亲手将衣物送到了当地5个乡村数千名贫困老百姓手中。在看到当地一女孩生活十分窘迫时,义工们自掏腰包,为她买了书桌、台灯、新被子等,并将其纳入了爱心群的助学计划中,资助一直持续至今。前段时间,在听闻小豆豆被父母虐待的新闻后,“残阳”们通过妇联,找到了女孩的住处,并发动群内的心理咨询师、幼儿园老师等,组成心理关爱小组,为其送去温暖。
记者 康丽
新闻推荐
“100个中国人中...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