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教育部十条“减负令”引热议“阳光入学”等多条规定芜湖已实现

来源:芜湖日报 2013-08-29 12:4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聂梦笛

秋季学期开学前,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十条“减负令”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获悉的情况是,十条规定中,“阳光入学”“均衡编班”““每天锻炼一小时”等,芜湖市均已做到。而对于引起广泛热议的“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等规定,记者采访多位教师、家长发现,大多数人表示只是“看起来很美好”。

多年坚持“减负”成效斐然

在芜湖市,“减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一系列举措。

2006年,市教育局、市监察局联合发文,从当年秋季学期起,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一律不准同城借读,学校不得组织入学测试。市教育局同时规定,所有学校不得设立重点班。这正与教育部刚刚出台的“减负令”第一条相契合。

免试就近入学只是第一步。采访中,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对近年来的一系列“减负”举措如数家珍:坚持不补课,芜湖市规定各中小学一律不得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补课,不得在平时加班加点;控制作业量,各中小学按照“一科一辅”选用同步练习作业和寒暑假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使用印制作业;控制考试次数,小学取消期中考试,只在学期末对语、数、外进行一次考试;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各中小学每天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和40分钟的课外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学生掌握体育和艺术技能。

对照教育部十条“减负令”,不难发现,芜湖市的一系列“减负”举措与其中多条规定不谋而合。“近年来,芜湖市一直在努力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希望能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条规定中,“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一小时”“强化督察”等在芜湖市已经实现。

“不留作业”等规定引起争议

此次征求意见的“减负令”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每学期每门课测试不超过2次等内容。“听起来很美好,可行性并不强。”芜湖市教育界一位人士坦言。

几天前,在网上看到“减负令”新闻后,“70后”家长王源在QQ群里和其他家长聊起了这个话题。“大家一致的意见就是,‘不留作业\’‘一到三年级不考试\’等内容有点不靠谱。谁都知道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课后要巩固,一点作业不留孩子怎么可能学得扎实?”王源说。

对于小学低年级不考试、高年级减少考试次数,师范附小四年级学生家长姜女士同样不赞成。在姜女士看来,适当的考试是衡量孩子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如果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小学高年级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那平时我怎么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中考、高考在前,‘不留作业\’等‘减负\’规定有些苍白,没有多少实现的可能。”市区一所小学负责人表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已实现免试就近入学,但之后的中考、高考等仍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两座大山,要想顺利通过,必须从小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无法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一味让学生没有一点学习负担并不现实。”

新闻推荐

芜湖市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网络环境坚守七条底线 抵制网络谣言

本报讯(记者 江晟 实习生 祝婷 张敏)8月30日,全市网络媒体“坚守七条底线,抵制网络谣言”座谈会举行。市委宣传部、市网宣办、主流新闻网站、商业网站...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返校喜领新课本2013-08-31 20:23
评论:(教育部十条“减负令”引热议“阳光入学”等多条规定芜湖已实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