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晔 实习生 黄培昕 赵冬冬)昨日,一场暴雨过后,江城防涝系统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记者了解到,除了个别路段出现短暂积水,大部分路面排水通畅,未发现重大内涝和险情。
暴雨袭城,最先受到考验的就是城市的排水系统。据悉,市区昨日1小时左右最大降水量达81毫米,但是城市排水基本通畅,没有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城区积水及交通堵塞现象。“这一切,得益于芜湖市排水系统日益完善。”市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主要道路达到“一年一遇”排水标准,大型广场达到“三年一遇”排水标准,立交桥等易积水地区达“五年一遇”排水标准,泵站则全部按照二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建设。市区共有排涝泵站196座,每秒流量达1215立方米。一旦长江水位超出7.5米,芜湖市沿江所有泵站将关闭闸门,届时内河水将通过泵站排入长江。
昨日下午,记者在赭山路立交桥附近看到,由于铁路施工单位损坏了排涝设施,导致附近路面积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政应急队伍第一时间来到现场组织抢修。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旦遇到雨情,市内18支排涝分队、5支应急抢险队伍,立即上路巡查,为管网清淤,加速路面排水。同时,该处和各区在汛期前,对全市30多处易积水路段进行整治,对低洼路面进行抬高,部分道路还增加了雨水井,并对明渠、排水管网等进行疏通,防患于未然。
信息化手段是江城排涝的又一“良方”。“城市排涝监控中心集中了智能化监控、定位、遥感技术,提高了实时调度的效率,使城市排涝工作更加科学化、信息化。”市泵站管理所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每天24小时对市级管辖泵站的人员设备运行情况、市区主要水系的水位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同步调阅交警、市容、气象、水文等监控系统,以实现管理排涝设备、监测水位状况、分析城市管网工作状况、科学调配人员物资等功能。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芜湖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1亿元,同比增长12.5%,总量稳居全省第二,增速连续十四个季度全省第一。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