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第一次举手回答老师问题
第一次在课本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小雅莉和同学们玩游戏
昨日,随着新一页日历翻开,各小学校园迎来了一张张新的面孔, 他们稚嫩的面庞多少显得有点激动,因为他们就要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了。
对于黄雅莉来说,也是如此。9月2日,来自河南信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黄雅莉,在住家附近的澛港中心小学顺利入学。黄雅莉今年6岁,与父母和妹妹一起生活在芜湖市。黄雅莉的爸爸平常在工地上忙于生计,妈妈则忙着家务,黄雅莉很懂事,早已帮着父母照顾妹妹。对于即将跨进小学校门,她一直很憧憬,因为可以认识到新的同学,学习新的知识。
早晨7点30分,在妈妈的陪同下,黄雅莉背上书包,笑着走出家门去学校。她被分在1(1)班,进入班级,班主任伍老师和蔼可亲地跟她和同学们打着招呼,了解他们的信息。
上午的课程主要是让小朋友了解学校的环境和正确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尽快融入小学生活。伍老师告诉记者:“一开始上学,孩子们没有形成纪律意识,需要通过教授各种方式,比如坐姿、举手回答、团队活动,来让他们逐渐适应相对于幼儿园更为严谨的学习环境。”
黄雅莉是个文静的小女孩,她能规规矩矩地听从老师的安排。这不,才一会工夫,孩子们已经开始坐不住了,有的趴在桌子上不住地打哈欠、有的则干脆跑到别的座位上,一片乱糟糟的景象,而黄雅莉则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快坐好,快坐好,大家快坐好。你们看黄雅莉同学坐得多正。”班主任伍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再次强调了上课的纪律,一遍一遍地做着动作,教这些孩子们坐直身子、两手平放于桌面,反复练习了几遍,孩子们大多可以坐定不动了,黄雅莉再次得到伍老师的表扬。
下课后,黄雅莉和同桌依旧坐在座位上,互相之间没有说话。问她为什么不跟同桌交流,她说我还不认识他呢!反倒是前排的小姑娘转过头来,开心地对着两人说:“你们好。”,小姑娘说:“说个你们好,就成朋友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使得双方产生了好感,黄雅莉渐渐开始与别的同学进行交流。
为了发扬孩子们团队精神,加强彼此的认知感,在接下来的团队活动中,伍老师把班上的同学分配成4组,安排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加深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团队意识,让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荣誉。黄雅莉在活动中还积极要求当“老鹰”,享受着活动的乐趣。
据澛港中心小学胡校长介绍,此次招进的186名新生,像黄雅莉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半数,学校秉承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准则,照顾他们的生活,传授各种知识,让他们尽快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黄雅莉在小学第一天的学习生活就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认识新同学、第一次举手发言、第一次在课本上写自己的名字…… 接下来的校园生活还有更多的“第一次”等待着她。
记者 刘江 文/摄
新闻推荐
对于居民们来说,借助完善成熟的社区商业设施,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基本生活需求是最好不过的。但记者日前随机对芜湖市数十个小区的社区商业现状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多数小区还难...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