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是一座包容创新的城市,在美食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芜湖有很多的特色菜肴和风味小吃来自外地,这些美食经过芜湖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又变成了具有芜湖地方特色的美味。八宝烤香鸭就是其中的代表。
创出这道美味的是生于芜湖长于芜湖的刘家四兄弟,他们有一个很响亮的店名:一刘熟食。
外来的鸭子从芜湖飞向全国
1995年,刘家四兄弟中的老大刘金锁从福建学会了八宝烤香鸭的制作技艺,回到芜湖后开始尝试制作。芜湖的红皮鸭子已经是很受欢迎的美味了,为什么还要远赴福建学习人家的烤鸭呢?刘金锁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心里却藏着芜湖人特有的精明,红皮鸭子遍布芜湖大街小巷,他要另辟蹊径,错位竞争。
烤香鸭原味中咸里带甜,并有一丝丝的中药味。刘金锁制作出来后,首先请两个弟弟提意见,当时他们都是芜湖知名大酒店里的大厨,是行家。两个弟弟品尝后异口同声:这样的味道不适合芜湖人,必须让它“入乡随俗”。于是,兄弟几人开始按照“重味重色重火候”的徽菜风味要求,对这道小吃进行改造。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将它变成了芜湖人爱吃的美味熟食。
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是“色香味俱佳”,而八宝烤香鸭三者兼备,达到了美食的最高要求。成品烤香鸭外观呈枣红色,令人有赏心悦目之感,吃起来更是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恨不能把骨头都嚼碎吞进肚子里。古人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八宝烤香鸭的鸭肋最受食客喜爱,因为此处较薄,烤制时最易入味。
好吃,为八宝烤香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一刘的鸭子确实一流”在食客中悄然传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烤鸭有一半被卖到了外地。芜湖人以为芜湖的特产就是傻子瓜子,而外地人早把烤香鸭当成了芜湖特产。一位邯郸至芜湖的长途大巴司机只要车到芜湖,一定会买几只烤香鸭带回邯郸。原发动机厂有位工人,退休后定居上海,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芜湖,买上几十只烤鸭带回去分送给亲友。江城的5月是结婚季,新兴铸管有位家在外地的职工在办完婚礼后,一次性买了40多只烤香鸭作为回礼,赠送给众多的外地亲友。
与红鸭子白鸭子不同,烤香鸭实现了真空包装,可以通过快递卖往外地,网上也可以出售。目前,“一刘”的烤香鸭已经卖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是真正实现了“飞”出芜湖的美食。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八宝烤香鸭成功了,“一刘”在芜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富有戏剧性的事情是,1998年,烤香鸭的老家福建来了一个老板,他号称要做“正宗”的烤香鸭,与“一刘熟食”争抢芜湖市场,对方的摊位就与“一刘”家的摊位相邻。经过两年多的竞争,那位老板铩羽而归,还欠了朋友几千块钱。
或许那位老板至今也不明白他输在哪里,而刘家四兄弟却很清楚他们战胜对手的秘诀不仅仅是味道的本地化,更是用料的实在、制作技艺的实在和做人的实在,这就是亚洲首富李嘉诚所说的“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烤香鸭选用的鸭子必须是农家放养的瘦肉型麻鸭,需要鸭子的养殖时间更长,往往是几百只鸭子里可以用来做烤香鸭的只有几十只,这样的鸭子必然要加大养殖户的成本。为了不让养殖户吃亏,刘家兄弟收购时会主动提价。自己赚钱,也要让合作伙伴赚钱,这就是刘家兄弟遵守的第一个原则:做生意要实在。
烤香鸭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多到几十个程序。四兄弟中专门负责烤鸭制作的老三刘晓棉说,光是熬制卤汁就要先后三次。20多种香料加水熬制约3小时后滤尽杂质,加入多种中药配方后进行第二轮熬制,时间又要2个多小时。滤掉中药后再加入冰糖等调料,进行第三轮熬制,再需要耗时2小时。半成品的鸭子不能有一根鸭毛,否则成品之后清晰可见,影响视觉,因此,每个鸭子都要进行人工拔毛。经过数道工序处理过的半成品鸭子先要放入熬制好的卤汁中腌渍四、五个小时,捞出后又要经过几道人工处理后才能放入烤炉中。进入炉中的鸭子先用高温烘烤2个小时,然后再用低温烘烤24小时。经过如此复杂的工序,这道“香浓而不腻、放糖不见甜”的美味才能拿到市场上出售。刘晓棉说,在这几十道工序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不能嫌烦图省事,否则它就不是这个味了。这就是刘家兄弟追求的第二个原则:每一只烤香鸭都要实在。
在利民东路大营新村有一处普通的民房,假如有人从围墙外走过,就能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烤鸭香味,这里就是八宝烤香鸭的制作基地。走进平房里可以看到6个大缸并列排放,里面是熬制好的卤汁。灶台上架着数口大锅,一口大锅一次可以熬制几十公斤的卤汁。刘晓棉说,一只5斤重的活鸭,宰杀去掉内脏后大约还有3斤半,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工序后,大量的油脂和水分被脱去,最后的成品烤香鸭仅有一斤七八两。
对这样一道需要付出如此之多的辛苦而做成的美食,我们在品尝时不由得心生敬意,它提醒每一位食客:“美味不易,且吃且珍惜!”
记者 夏云来 /文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2014年芜湖市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已下达,全市共计划招生5580人。据了解,2014年全市普通中专招生计划为指导性...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