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自杀离世;5月8日凌晨,深圳报业发行物流公司总经理张敬武,因患严重抑郁症自杀……近期,“抑郁症”三个字频频见诸报端,就连一些微博也将抑郁症的症状罗列出来,供网友自测。那么,抑郁症究竟距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昨日,记者走访了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听专业医生讲述什么叫做“抑郁症”,以及遭遇抑郁症之后,人们在心灵上应该如何自救。
抑郁症呈现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抑郁症”经常见诸报端,很多与此相关的新闻事件多被贴上悲剧的标签。人们对抑郁症三个字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其背后的成因及具体分类却知之甚少。从2012年,南京大四女生“走饭”的自杀,到5月4日,35岁的徐行自杀离世,很多人一方面为年轻的生命唏嘘不已,另一方面都感慨,为何抑郁症会盯上年轻人?对此,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程万良表示,无论是从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还是从其接诊的情况看,近年来,抑郁症不仅呈现人数上升的趋势,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我这边接诊的患者年纪,最小的是个初中生,大概也就十几岁。”程万良描述,病人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医院就诊,自述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上课注意力分散且人际交往自卑。“这种情况,大多也是患者本人告诉家长后,家长才带过来的。”程万良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却鲜少关心孩子的精神。而抑郁症的年轻化趋势也提醒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
抑郁症距离我们有多远?
结合近期媒体爆出的新闻,程万良说:“抑郁症现在盯上了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工作状态的人群,包括媒体人员、医生、学生、白领以及公务员等,甚至还有不少在外人眼中看起来很光鲜的成功人士。”
程万良说,抑郁症并非是单一因素导致,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他介绍,抑郁症具有高度的家族聚集性,同时也与人的个性有关。“比如说一些人大大咧咧,而一些人谨小慎微、犹豫内向,后者就更可能患上抑郁。”此外,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其患病几率也高于男性。而一些诸如工作、疾病、家庭、情感、人际交往上的社会因素也是抑郁症的成因之一。
那么,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症呢?程万良表示,在医学上,判断抑郁症的标准主要包括,显著的心境低落,整体精神活动水平改变,出现思维迟缓、行为缓慢,此外还可能伴随一些躯体症状,比如说失眠、头疼、乏力等症状。
持续性失眠需要重视
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离世后,其身边人曾经透露,徐行自今年1月起就开始出现失眠。对此,程万良也重点强调了失眠对人体情绪的影响。“四分之三的抑郁症患者都伴有睡眠障碍。”
他告诉记者,失眠是判断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指标,焦虑、担心、悲伤等情绪容易导致失眠,而持续性的失眠又容易加重人的负面情绪。“所以一个月如果有大半个月都失眠就要重视。”
程万良还补充道,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异常容易被发现,但是还有一种叫做“微笑型抑郁”不易被外人察觉。这种类型的患者平时表现出的一面,与常人无异,能说能笑,但是其内心痛苦的体验却与表象相反,其抑郁症的病态一般只有身边极其亲近的人能够觉察。“最严重的抑郁,一般都会出现躯体和精神症状,家人发现一定要给予重视。”
抑郁和抑郁症有何区别?
媒体频频爆出的抑郁症自杀事件,在微博上也掀起讨论,一些网友列出抑郁症症状,很多人看后表示“中枪”。程万良说,抑郁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处境性抑郁,另一种就是我们所说的“抑郁症”。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有原因和无原因。“处境性抑郁,一般是因为某个具体事件导致的情绪低落,比如说身体患病、考试没考好、工作不顺、亲人离世等具体事件。”大部分人的“抑郁”感都属于处境性抑郁,持续时间较短;而抑郁症多为无具体原因的情绪低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处境性抑郁长期得不到疏导,也有可能转化为抑郁症。
“如果因为具体事件导致抑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还得不到缓解,就要考虑是否患有抑郁症;如果无原因的抑郁持续半个月以上,也要重视。”程万良说,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直击人们的内心,如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自觉不自察很可能酿成惨剧,因此也被称为“精神上的杀手”。所以,生活中如果出现抑郁情绪,要尽可能地缓解压力、审视压力,保证休息和劳逸结合,如果无法调整,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咨询和疏导。“抑郁症虽然可怕,但是一般经过治疗都能够治愈,关键是要重视它。”程万良说。
记者 李婷维
新闻推荐
已是零点时分了,一个忙碌的身影仍旧不停地穿梭在人群中、候车室、站台及售票大厅之间,她就是芜湖火车站客运值班员丁留平。作为芜湖火车站的客运...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