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曾记否,50年前艰苦却快乐的青春

来源:大江晚报 2014-05-06 21:55   https://www.yybnet.net/

毕业合影是同学们对分别时刻的一种纪念,纪念的是难以割舍的同窗之情,纪念的是共同走过的青春岁月。时光荏苒50年,每每翻看着那一张早已泛黄的大学毕业集体合影,想到即将要举办的老同学聚会,已是古稀之年的黄荣昌老人总会嘴角上扬,感慨万分。

5月4日下午,在康健小区,一见到记者,75岁的黄荣昌便急忙从抽屉里拿出相册,翻找出他要晒的老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拍摄于1962年到1964年期间,有的是两个人的留影,有的是小组活动纪念照,摆放在最显眼位置的是一张毕业合影,照片的主角都是一些约莫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男生穿着衬衫布裤,意气风发;女生扎着专属于那个年代的麻花辫,略显羞涩地微笑着。“这些可爱的人,都是我在皖南大学数学系四甲班的同学,今年咱们正好毕业50周年了。”抚摸着珍藏已久的老照片,黄荣昌打开了话匣子。

1960年,那时安徽师范大学还被称为皖南大学,出生于芜湖的黄荣昌考入了数学系。“当时,数学系是全校的大系,总共有八个班级399名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我所在的甲班有48名学生。”在黄荣昌的回忆中,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活虽然艰苦却也很快乐。粮食不够,每次吃饭时,一个班的学生们都是捧着专属于自己的碗均匀地分饭分菜;遇到节假日,一个寝室或小组的同学也会相约去郊外踏青、开展活动,留下剪影;每个学期,大家还要奔赴校外的农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劳动锻炼。

虽然是50年前的事情,但在黄荣昌的印象中却十分深刻,他还向记者一一介绍了照片的由来。“你看,这是我们小组在采石矶活动的留影,站在我旁边的同学叫李家善。这是毕业照,他是谬有传,他是张昭成,这是倪存源……”每一张照片,黄荣昌总能很快说出多数同学的名字,并能回忆起他们的家乡。他还清晰地记得,刚刚毕业时,他和同学胡轶群在摆放杂具的生产队屋里“同居”了一年半,工作后还常写书信来往。然而,由于通讯方式的落后,再加上工作忙碌的因素,两人最终还是失去了联系,直到20多年后,在一场江南十校联谊会上,两人一眼认出了对方,久别重逢。“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QQ,连电话都是稀罕物,我们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相遇中收获惊喜、延绵友谊。”黄荣昌感叹道。

一晃,距离大学毕业已经过去50周年。自去年年末开始,一直生活在芜湖的黄荣昌也在受委托筹备着1964届数学系毕业50周年老同学聚会,他还通过网络找回了8个班级的所有毕业集体合影。“我们的聚会时间暂定在5月15日、5月16日,地点在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不过,让黄荣昌稍有遗憾的是,目前已确定参加聚会的同学只有70多人,多年之后不少同学已无法联系上,比如曾在原芜湖市第二轻纺工业局科技科工作的朱明忠,原芜湖市重型机床厂技工学校的张克桂。他期待着,各自奔天涯的老同学们如果看到报道,能够通过0553—3838110与他取得联系;他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老同学能通过聚会聊聊近况,一起回忆那段专属于他们的大学青春时光。

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美好的青春。每当想起那些闪亮日子,你的脑海中是否会闪现曾经的同学、好友或当年的老师,是否会想起那时的笑靥如花或泪如雨下,是否会想起那些年轻时光里的辉煌或挫折?本报特开辟“晒晒我的青春”栏目,如果你有与老同学、老朋友的合影,如果你想讲述照片背后你和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或校园生活,即日起,可以与本报热线0553—3838110联系,本报记者愿意听您讲述照片背后的同窗之谊、青春故事,并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  记者 芮娟 文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新人为一道菜 和酒店闹到法院一场婚宴引发的纠纷

本报讯 一场婚宴,只因一盘菜未上,竟闹出了一场纠纷。近日,镜湖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典型的餐饮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方为一对刚刚喜结连理的“新人”,被告方为芜湖市一家...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曾记否,50年前艰苦却快乐的青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