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时语文课本里有这么一首诗,作者是臧克家吧,诗的题目叫《有的人》。开头就有这么几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中学那会儿,对这首诗的理解实在是有限,大意是明白了,就是说一个人要活在人们的心里,而不能在活着的时候就变成行尸走肉。
让我突然回忆起这首诗歌的缘由,是今天看到了一则消息。前不久刚刚被中央揪出的“超级老虎”,去年国庆期间曾经回母校中国石油大学参加校庆60周年活动,那时的他,还是刚刚退下来的国家级,也算是母校走出来的最高领导了,当然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并欣然为母校题写了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还落下了自己的大名。没成想,一年时间不到,这位前常委落马了,他所题写的校训如何处置,成了母校面临的一个难题。他们先是用火箭模型把落款的名字给遮挡住,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今天,中国石油大学终于做出了大家都能预料的事:把那八个大字和落款全部拆除,不留一点痕迹,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本人是学历史出身的,看到这一情景,一下子就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那阵子曾经有个大太监叫魏忠贤,权倾一时,被人喊为“九千岁”,没有被拉下马之前,各地都争相拍他的马屁,还有许多地方为他建了生祠,极尽溜须献媚之能事。但“九千岁”毕竟不是万岁,终有东窗事发的时候,这边魏忠贤一倒台,各地就纷纷掀起“深揭狠批”的高潮,争先恐后地把一座座生祠拆得干干净净。中国石油大学今天的手法,看上去与这一幕何其相似。去年还是母校的荣光,今天就变成了母校的耻辱,若干年后说不定也有好事之人,把这段过程编成相声小品什么的,就像相声大师刘宝瑞那段讽刺魏忠贤的单口相声《连升三级》一样。
背诵《有的人》,想起历史故事,当然不是为了在倒下的“老虎”身上再踏上一只脚,而是想给两类人提个醒。一类是有权力有地位的显贵们,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女”的典故,你只要有所好,就等于给了下面利用你这个爱好的机会。偏偏有些领导虽然字写得不怎么好看,还喜欢到处题词,什么格言警句之类的四处留墨宝,一时兴起还会口占一绝,搞个什么七言四句、五言八句的,尽管文词格调一般,但照例会赢得一片掌声。结果就是,人一走茶就凉,树一倒猴就散,“老虎”一遇到武松,那些题词便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这方面,我们还真得向一位前任国家领导人学习,他到下面视察是从不题词的,但到国家会计学院时破了个例,留下了四个大字:不做假账。这样的题词,我们应该为之叫好,因为它绝无一点附庸风雅的感觉,而像一把悬在人们头上的利剑,警示着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和底线。
另外一类,就是那些很会来事儿的、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拉着大旗做虎皮的人了。这些人大部分时候,心思是不会用在工作上和正事上的,一天到晚琢磨着如何逢迎上意,揣摩领导的心思和爱好。形象一点说,就像一只苍蝇,专门戴着放大镜去寻找鸡蛋上的缝隙,如果碰上的还是一颗臭蛋,那就一拍即合了,立马就会上演一出出人间活剧来。对这样的人,大家喜欢的多、讨厌的少,因为他们的情商、财商都很高,往往能左右逢源、逢凶化吉,并特别善于给别人灌迷魂汤。很多时候,出事的“老虎”、“苍蝇”们是给这些人拖下水的。
拍马有风险,题词须谨慎。还是让我们一起背诵《有的人》吧,就算把名字刻在石头上,不也照样有风化成灰的时候么,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啊。
宛农(芜湖著名民企高管)
新闻推荐
转眼两个月的暑假已近尾声,新学期正在向大家“招手”,“好日子快到头了,怎么办”,记者发现,不但很多孩子“吐槽”心玩野了,状态散了,面对即将到来步入正轨的紧张学习生活难以适...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