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更迭,照例要拾掇家中杂物。两年前搬进的新居储物间有一存放旧衣物的衣柜,里面有一专门堆放家人旧毛衣的大抽屉,这些毛衣大都是我经年手工编织的。每年整理这些衣物时,手在折叠心却纠结:是打包弃之还是搁置不动?之前已忍痛割爱地送给乡下亲戚一些,最终还是不忍处置完留下来几件。其中有一件是为小时候的女儿编织的中粗开司米衫,因为编织新颖,当年还在单位“三八”节组织的女工编织比赛中获得过创意奖;还有为老公编织的全毛棒针立体图案的线衫厚实柔软,竟一次也没穿过,所以一直不舍送人;最底层的一件是我自己穿的旧黑色毛衣,每次整理这件旧黑色毛衣时,脑海里就会勾起一段长长的往事。
这件毛衣的前身是1978年,我下放时曾一起患难与共,度过六、七年光阴的一位上海知青大姐送给我的,因为那时我随父亲回到了芜湖,而她则作为知青的优秀典型被推荐在皖南一技校上了学转而又去江西参军。在离开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后,她亲手编织了这件在当时绝对是奢饰品的毛衣给我作纪念。我清楚记得,毛衣的前胸上半部,是用红色的毛线编织的几何图案,黑色的平针松紧得当,这黑红相间的搭配羡煞好多女孩。每当我穿上它,只能从敞开的外衣领口露出一点图案花,仅此走在街上就招来众多的回头率,那些赞美的眼神条件反射般地回馈我,美得我这个待在山里多年的女孩感到无比自信。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末期,因为结婚生女,身体有些发福,毛衣也嫌小了,我不忍但还是把它拆了,又配了些黑色绒线,照着当时一本最时尚的《文化与生活》杂志上介绍的一款毛衣,精心地编织了一件全黑色的高领套衫。这件毛衣的最大亮点是:胸前针法别致带立体花纹。我记得当时正流行穿风衣,这件重新编织的黑毛衣外罩一件我从上海购置的灰色蝙蝠形带帽的风衣,从风衣敞开的前襟露出的毛衣图案无疑又吸引了一群人的眼球,单位女职工争相效仿,还让我教她们,嘿嘿,不但做了一回老师,还比她们超前赶时髦了一回。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羊毛衫已入寻常百姓家,我的这件黑毛衣相形见绌了,但我不忍弃之,又一次拆了它。这回拆的线有些破旧,我又配了一些黑色羊毛开司米,搭配起来结结实实地编织了一件穿在里面御寒的套头衫。这件毛衣没穿几年,我就搁在衣柜再没动过它了,因为它被保暖性强的轻薄衣服替代了。
时光荏苒,我们早已告别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保暖内衣越穿越薄,而保暖效果则越来越好。厚实的毛线衣更是很少有人问津。这么多年我之所以不忍处理,就是觉得过去的岁月虽然艰苦,但不乏许多美好的东西让人回味,而有些记忆就深深地藏在我们亲手编织的毛衣里。毛衣的编织是一项细心而又冗长的活计,而编织的过程就像蓄满情感的小溪在流淌,这份美好的感觉蕴藏在织就的衣物里,萦绕在身上,相伴春华秋实,温暖地度过严冬。每每想到此,我默默地把这些毛衣折叠好,就让它仍旧静静地躺在这装满回忆的抽屉里吧。
□ 东流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芜湖运泰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承接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规划中重要的科研项目《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研究》其中的一个课题《道路客运安全监管规...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