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10点半,一炉泛着亮光的橘黄色铁水从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1号高炉口汩汩流出。1500℃的“火焰”在流淌,闪亮的火花在跳跃,原本就燥热难耐的气温顿时又升高了十多度。这一天,江城芜湖气温高达37℃,是芜湖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温。但是,炉前班长居跃告诉记者,高炉附近的操作平台上,常年平均气温在50℃以上,靠近高炉口即使70℃也不足为奇。在高温下,坚守和奉献是一线劳动者们默默地奉献。
头戴隔热头盔、身着白色防高温辐射服,居跃提着铁铲冲到高炉口只有一两米的地方,将各种杂质从高炉口附近的铁水沟中清除。坚持了十几秒后,居跃退了下去,另一名整装待发的炉前工立即冲了上去,端着铁勺舀起夹杂在铁水中的铁渣,让新炼出的高质量铁水可以“趁热”送到其他车间。炉前工是新兴铸管公司最热、最累的职位,居跃已经干了11年,他的小组里总共6个人,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1号高炉顺利出铁。
由于隔热需要,不管天气再热,炉前工们必须穿着棉毛衫和特制的厚厚白色防高温辐射服,脚蹬厚实的工作靴。“在这里,你任何时候都在流汗,衣服总是湿透了再被烤干,一天下来至少要喝掉七八大杯的水。汽水、冰棍、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品是敞开供应!”居跃告诉记者,一炉铁水有170吨,从准备“开口”到出铁完毕,一般需要2个小时,然后可以休息10分钟。每天工作8小时,大约要完成冶炼4炉铁。
虽然前后加在一起,在高炉前只拍了一个小时照片,可热浪不断袭来,让记者觉得体重被蒸发了许多。
记者 吴安亚 文/摄
工人的脸上满是辛勤的汗水
“火焰”在流淌,火花在跳跃。
“全副武装”着的炉前工们,呼呼的工业风扇吹着也不济事。
即将开炉出铁,炉前工正在掏炮泥,减少污染。
作业全景
钢铁和火焰,是这里的主流。
炉前工正在高炉口作业
火流向外流淌,高温下工人艰难操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3...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