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间:2018年2月19日晚间8点
拍摄地点:雨耕山文化广场
照片故事:
“这里的变化真大,在我印象中,以前都是矮楼,还有个学校。几年不见,都变成了时髦的文创园区了。以前过年总会来中山路步行街逛一逛,但没绕到过这一侧。这次有好朋友带领,不然就要错过一个好去处了。”
天空飘着小雨,一身深色羽绒服的周长看着阑珊灯火,在雨耕山文化广场的地图前留影(如图)。这位30岁的芜湖青年就是照片故事的主角,他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目前在机关工作。
大年二十九那天,周长带着妻子和11个月的女儿回老家过年,远亲近邻地拜访一番,正月初四晚上则安排给了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小宋,两人在中山路步行街聚餐,之后散步到了雨耕山广场。
人工瀑布的潺潺水流和着濛濛细雨,高挑的红灯笼和酒吧的霓虹灯分别诉说着传统与摩登。时间不早,地下酒窖已经关闭,远处小坡上的英国领事馆旧址依然高大古典。两人拾阶而上,在内思剧院附近的一处咖啡馆坐下,就着这砖石斑驳的百年西洋老建筑,抿一口现磨的香醇咖啡,聊一聊少年时的旧事,倒也十分惬意。
周长告诉记者,小宋是他初中同学,两人坐前后排,关系“很铁”。周五放学早的时候,他们就来小宋家附近玩。“那时他家住在范罗山大院子里,我们经常把大礼堂的宽扶手当滑梯,或者在水池子里捞水藻,比谁捞得多。”
一晃多年过去,华兴街、青山街这一带的变化令周长侧目。“原先那个捞水藻的池塘已经没了,变成育红小学的操场了。新修的小学真气派,都有几分大学的味道。”再加上这次的雨耕山广场之行,也颇合他的胃口,“这里很符合芜湖的节奏和气质,小清新慢生活,悠闲又有设计感,好吃好逛。比起省城严谨的感觉,还是更喜欢家乡这种闲适的风格”。
我对家乡说:
记得住乡愁,守得住根本。离开芜湖已十年有余,但骨子里还是留着家乡的血液,每每传统佳节,总是想着抽点时间回去看看,一是探亲,二是回味。
身在省城多年,虽然家庭事业都还顺利,但总感觉自己像一部机器在不停地运转。累,往往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每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总是想着能回家听听乡音,看看亲人的笑容,那种温存能将一切融化。
都说芜湖是小上海,吃喝玩乐比比皆是,尤其是小吃,更是让人垂涎三尺、流连忘返。在外面工作久了,就越发回味美食的味道,每次回来总要吃上几笼小笼包,来上几碗肉蒸饭。你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是食客,他们脸上的闲适对我内心有着很大的触动。可能作为江南小城,这才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
我现在也有小孩了,有时间我会带她多回芜湖,多感受家乡的风采。
记者 程茜
照片由周长提供
新闻推荐
案情简介:2017年10月4日,一住宅区楼下人行道上,一位骑车老人被一块高空坠落的砖块砸中,老人当场身亡。由于一直没有找到肇事者,受害人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案发地居民楼96户业主(除一楼外)及...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