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县新闻 > 正文

粉丝是一种常见食材家家户户几乎少不了它但记者到了芜

来源:芜湖日报 2014-01-31 10:34   https://www.yybnet.net/

粉丝是一种常见食材,家家户户几乎少不了它。但记者到了芜湖县鲁村之后,才知粉丝竟然还有另一种功能:春节祭祖。

这是一种近于绝迹的习俗,它的起源起码要上推至明代前后,这是一种已经非常罕见的楚风遗存。清乾隆三十二年的《荆州志略》曾记载:“楚地多山,因其地利而广种薯类……可制细丝而佐食,正月有民以其祭祖,盖取长思勿忘之意耳。”由此可知,清乾隆时即有春节用粉丝作祭品的风俗,但除了这部方志以外,其它关于粉丝春节祭祖的文献极为少见,这更让此风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记者查阅了其它一些地方文献的零星记载,大致可以推断,鲁村一带春节期间以粉丝祭祖,是荆楚风俗在江南一带的幸存,须知今日,湖南湖北等地已无此风俗,因此,鲁村保留的这一春节习俗,便更显珍贵,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鲁村是一处山清水秀之地,为了对这一独特风俗一探究竟,记者于春节前夕特意前往该村进行了实地采访,接受我们采访的是鲁村自然村的鲁海兵,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鲁村人,如今正经营着一家粉丝作坊。他对这一带的风俗颇为了解,当我们问起当地用粉丝祭祖一事时,鲁师傅便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聊了起来。我们了解到,鲁村一带很早以前就有在春节时用粉丝祭祖的习俗,具体是从何时开始,他也不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鲁村以前虽用粉丝祭祖,但当地却并不生产粉丝,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有一批温州人将这门手艺带到了鲁村,当地才开始自己做粉丝。而据鲁师傅粉丝作坊的工人邓师傅讲,当时这些温州人带来的制作方法并不完备,后来经常不断地摸索和改进,方才有了现在这套比较科学而又实用的制作工艺。

鲁海兵的粉丝作坊并不大,连他自己在内,一共也就四名员工。他们每天早上四点就得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七点左右才结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样的工序,同样的动作,每天都要枯燥地重复无数次。在鲁师傅的热心演示下,我们从甘薯的清洗开始,一步一步地近距离观看粉丝的制作过程。看过方知,那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粉丝的诞生,其背后竟有着那么多的繁杂工序和辛劳。仅仅是将磨好的甘薯浆上屉蒸烧,一次就得花费两个半小时,而再将蒸好的膏状物从一人多高的架上抽下,拿到屋外去凉晒,又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每个笼屉都有三四十斤重,而像这样重的笼屉,鲁师傅每隔两个半小时就得搬一次,每次要搬十二个,上上下下最少也要搬上上百次,而搬运的过程又必须要小心翼翼,不能让这些“宝贝疙瘩”有半点损坏,否则就前功尽弃。粉丝制作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据鲁师傅介绍,这些膏状物的含水量非常高,大概有70%左右,一定要凉晒一段时间,等到整体变冷发硬之时,再放回屋内阴干,而这又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也只有等到那时,才能刨制粉丝。可惜我们去的时间不凑巧,没能得以亲眼一见。也罢,就让那最后一道,也是最让人期待的一道工序留在我们的想象之中吧。

为了生计,也为了信誉,他们坚持选用最好的红薯,也只用红薯这一种原料,绝不掺杂任何辅材。鲁师傅在谈到信誉时说,以前也想过掺一些玉米粉之类的辅材,可试过之后发现口感外观都不如之前的好,便放弃了。在这家小作坊里,几乎全都是传统的手工制作,唯一的一个现代化设备就是一台用于搅拌淀粉的电动机。鲁师傅说,以前也试过三四年的机械加工,但制作出的粉丝劲道要弱许多,所以最终还是回到传统制作的老路上,现在每月要消耗十万斤的红薯,而仅仅能制作出一万斤不到的粉丝,如此巨大的损耗,让鲁师傅也很为难。他坦言,一方面想提高产量、扩大生产规模,可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传统工艺而失信于顾客,因此,他的粉丝作坊经营效益并不是十分理想,现在主要靠老主顾带新客源,价格也较便宜。当记者问及现在鲁村还有多少家仍在坚持手工制作粉丝时,鲁师傅摇摇头:“不多了,也就四五家了吧。”

每年的腊月,每是粉丝销售的旺季,特别是鲁村一带,除了食用之外,祭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采访即将结束之时,鲁师傅告诉我们,再过十来天,当地的祭祖活动就将陆续开始了,到时,期待我们再去前往体验一番这一古老而又罕见的风俗。

新闻推荐

迅速掀起“三线三边”绿化提升工作新热潮

本报讯(记者 江晟)3月21日,全市“三线三边”绿化提升工作现场会召开。会前,市委副书记雍成瀚带领各县区、市美好办、市文明办、市林业局等负责同志实地查看芜雁高速两...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读书在赤铸2014-03-21 10:18
猜你喜欢:
评论:(粉丝是一种常见食材家家户户几乎少不了它但记者到了芜)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