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斌锋
寒冬时节,驱车未央区汉城街道,到处是一片商贸繁荣、民生和谐的温馨图景。2015年,汉城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地区社会经济“二元化”的不利因素,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工作,以“传承汉文化、打造新汉城,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为主线,以“六抓六促”为总抓手,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扑下身子干实事、雷厉风行抓落实,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截至12月底,15项可量化考核指标中,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外,其他7项经济类指标和7项社会类指标均名列全区前三,固投、利用内资等7项指标排名第一。提前23天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7项社会类指标任务,以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为2015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抓基础促提升 基层党建蔚成品牌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着力于五个“突出”,推动13项党建指标全面完成。在党建格局上突出一个“重”字。以“八抓五促进”为总揽,通过党建工作“十个一”,扎实落实17项(总)支部制度,推动党组织活动正常化、党员管理规范化。全年下派第一书记5人,撤换不称职书记3人,处置不合格党员13人。在工作推进上突出一个“实”字。创建了13个“较好”类以上村、4个“三星级”社区党组织、2个“三星级”以上非公党组织;4个后进党组织于11月底全面整改销号;5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已被列为全市观摩点。在经费保障上突出一个“增”字。街道全年投入专项党建工作经费220万元以上,进一步提升农村“一定三有”、社区“三有一化”水平。在深入整改上突出一个“严”字。针对“三严三实”65项问题和群众路线要求整改的38项问题,明确责任、措施和时限,已完成群众路线34项问题、“三严三实”18项问题的整改。在品牌创建上突出一个“新”字。探索建立了“五员一体”驻村(社区)工作机制,集中解决各类问题90项。此项工作作为未央区基层党建品牌上报省委组织部参与评选,同时,市委组织部将工作纪录片报送至省委远教平台予以推广。
抓队伍促管理 作风效能成效卓著
汉城街道率先完成农村“两委”换届。面对数量多、情况杂、任务重的现状,街道按照“工作安排早、具体操作实、指导把关严、结合街情新”的既定要求,率先完成了21个村的“两委会”、监委会和村民代表换届工作,并对新任“三委会”干部179人进行了集中培训,使他们成为“懂规矩的明白人”。市委组织部《组工挚友》、区委组织部《组工通讯》对街道换届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和推广,全区农村换届选举现场会在街道召开。为充分调动队伍干事热情,汉城街道坚持用人评实绩、干事讲担当、考核重激励,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对机关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劝退不合格干部7人、降级使用干部4人、一般干部待岗6人,贯彻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对村(社区)干部实行绩效考核、补贴统筹发放,通过月考核、季评比、年奖惩,每年投入120万元对64名村(社区)干部进行补贴发放,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干部“庸、懒、涣、散”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大督办问责力度。建立“1234”督查督办问责机制,通过“四必”模式(必有安排、必有督查、必有通报、必有奖惩),“盯住未完成的人,解决未完成的事”,确保“事事有安排、件件有回音”。此做法得到市委《西安督查》专刊推广,全区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学习。建立查办案件“五步清网”工作法,全年共办理信访案件3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1人,协助区纪委调查案件15件,办结率达100%。案件办理排名在全区前列,纪检案件查办连续两年荣获市纪委先进。
抓项目促投资 “三片一线”布局长远
汉城街道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腾笼换鸟”为主导思想,打造“三片一线”重点项目经济布局,依托“大体量”型项目,支撑全域投资建设新热潮。总投资477.25亿元的21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计划总投资172.14亿元的10个在建项目均已完成全年投资建设任务。此外,面对上级资金不到位的情况,街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完成了北三环沿线8个村2468.77亩和朱宏路沿线257亩土地的征收工作;完成了遗址区6个村2143.94亩土地的流转工作,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强了发展后劲。
抓安全促稳定 社会管理和谐有序
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方面,街道制定了安全生产七项制度,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大安全”监管格局。开展培训演练10次,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检查8次,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517家,排查整改隐患262处,依法取缔4家,封停1家,无一例伤亡安全事故发生,全区2次安全生产现场会在街道召开。他们还率先完成基层食安所标准化建设,街道自筹资金设立50万奖励举报基金,构建“执法无缝隙、管理无漏洞”的“汉城模式”。全年排查和整改各类问题260个,农村家宴备案率达95%以上,无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在信访维稳、司法综治方面,汉城街道建立了信访“五化”制度,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全年累计摸排问题72个,接待上访群众72批645人次,调解矛盾纠纷38起,未发生一例赴京到省非访事件。他们还创新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并打造了全市首个社区矫正人员公益性劳动基地——心航公益林。街道落实信访维稳社会风险评估,建立重点领域管控“三个一”工作机制和重大工程项目“对话”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强揽工程事件时有发生的弊端。各村(社区)、驻地单位按照10至15人的要求成立了综治信息员队伍,同时,街道出资建成技防监控点1828个,基本实现人防、技防全覆盖。
抓建管促规范 环境保障日益精细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街道进一步推行“身份证式”管理,实现137万平方米的全面清洁。“外勤助手”信息管理平台、“汉城精细化”微信公众号“双平台联动”,实现“实时监控”。全年微信注册481人,互动信息2810条,累计处理反馈问题613件。街道对在建工地实行领导包抓制,投资20万元搭建远程视频动态监控平台和即时通讯系统,政企联动,推行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签查制、监管公示制和“风险金”制度,全区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三级网络建设现场观摩会在街道举办。他们还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垃圾分类清运社会化服务机制,实现了遗址区“建筑垃圾不再新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截至目前,遗址区内21个村已有16个村实现了垃圾清运社会化服务。
在土地管理方面,构建土地管控“六位一体”工作机制。此项机制运行以来,组织开展土地联合执法行动11次,整治违法建设76宗,拆除违法建(构)筑物4.39万平方米,硬化地面2.45万平方米,拆除私自圈占围墙1.08万米,街道成为全区唯一土地免检单位。
抓服务促和谐 惠民利民深得民心
汉城街道把回迁作为最重的民生,综合施策,扎实推进城改村安置回迁工作。截至目前,21个城改村已回迁19个村,累计安置3877户14045人,分房13704套,安置面积135万平方米。他们以“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为思路,以“五部工作法”为抓手,扎实开展星级和谐社区创建。创建省级示范社区2个、创建市级示范社区1个。此外,还建立了全省首个街道爱心联合帮扶会,募集爱心基金120万元,其中街道一次性注资50万元。全年开展各类帮扶活动12次,累计捐款捐物18万余元。街道深化了党员代理服务工作机制,组建42人的代理员队伍,实现“一站式”高效化服务代理,全年为群众代办各类业务89件。目前,街道10件惠民实事已全部完成;开展失地农民技能培训22次,培训2000余人次;大力兴修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道路860米,排水工程1370米。街道按照“一塑造、两服务、三提升”的思路,结合“道德西安”创建,提升群众素质、丰富群众生活。全年开展“端午斗诗”“听爷爷奶奶讲故事”“道德讲堂”“群众大舞台”等活动24场次。
新闻推荐
1965年元旦前夕,我参加了一次年终文艺演出,虽然演出很不成功,但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在雁塔区北池头小学上六年级,那时候正是学雷锋的高潮时期。学校为了参加由区教育局组织的“迎接1965...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