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们坚守在岗位上。
本报记者 吕聪 文/图
秋老虎持续发威,火一样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很多人都躲在空调房里享清凉,而他们正守着发动机“火炉”,抡着重重的方向盘,用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就是公交车驾驶员。
8月22日,记者走近高温下的公交车驾驶员,感受他们工作的艰辛。
乘客满意是最大的动力
张豪杰36岁,是20路公交车驾驶员。车辆到达终点站,走下车门的他满脸通红,额头上渗出黄豆般大小的汗珠,制服上衣被汗水湿透。“热吗?”“热,你看这儿!”张豪杰卷起裤管,他的小腿上起了痱子。
张豪杰说,连日来高温持续,没有空调的公交车驾驶室内就像蒸笼,自打进了夏天,他小腿上的痱子就没好过,起了退,退了又起,“已经习惯了”,“还有同事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中暑症状”。
谈起自己抗高温的“秘诀”,张豪杰只说一个字:“忍”。他说,每天12时到16时气温最高,这期间,连方向盘都是烫的,头顶虽有一个小电扇,吹的却是热风,除了坚持还是坚持,“乘客的笑脸和满意,是最大的动力和欣慰”。
据咸阳公交第五分公司党支部书记于军政说,入夏以来,考虑驾驶员出汗量大,体内水分消耗大,为做好驾驶员后勤保障工作,所有线路调度室都备足了绿豆汤、柠檬水、白糖、西瓜、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并准备了休息躺椅,供驾驶员在等待发车的间隙临时休息。
能为城市做贡献晒黑也值
走上许春驾驶的23路公交车厢,迎面扑来阵阵热浪。许春满头大汗,她一边用手擦着汗,一边叮嘱上车的乘客扶好坐稳。记者注意到,许春的驾驶座正在阳光直晒的一侧,而她坐得“淡定”。
到了终点站,许春拿起杯子跑下车去倒水喝。“天太热了,不停地出汗,口干舌燥,可喝水也不敢喝多,喝多了想上厕所,会影响车辆运营。”许春说,她今年31岁,驾驶公交10年时间,到夏天最热的时候,开车时就胸闷气短,阳光晒得皮肤直发痒,“咬咬牙,坚持再坚持”,“别人总把我们公交女司机看作女汉子,其实我们也爱美也怕晒黑了,不过想到能为城市做了贡献,晒黑了也值”。
在23路线路调度室,记者看到,到终点站走下车的驾驶员脸都被晒得黑红,上衣都是紧贴身体,湿得通透。驾驶员告诉记者,23路线路长,途经的多是车流量大的路段,行驶一个来回得要2个小时。尤其遇上下班高峰期,有的路段就会堵车,路上晒得时间也就相对较长,“同事们都开玩笑,比谁晒得最黑”。
乘客:难想象司机怎么熬下来
采访中,记者看到公交车驾驶台上温度计的实时显示,最热时驾驶室最高温度接近55℃。车厢里的乘客也不停地擦汗。
乘客刘女士称,她上下班经常坐公交车,每天看着公交司机开车时汗流浃背,后背衣服都湿透了,就觉得“公交司机好伟大”,“这才是真正无私奉献的精神”。乘客王先生希望更多市民尊重公交司机,理解公交司机,“不给司机添麻烦,少给司机发牢骚,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及支持”。
公交公司:公交人服务群众的真情永在
记者从咸阳公交集团公司获悉,目前全市共有公交汽车589辆,其中非空调车辆427辆,涉及24条线路,约占车辆总数的72%,每天至少有500名驾驶员驾驶非空调车穿梭城市,服务群众出行。
咸阳公交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请市民们放心,无论天气有多热,公交人奉献的热情不会减;无论酷暑多难耐,公交人服务的真情永远在。”
高温下的咸阳,正是有了这些最美的坚守者,才让城市的文明之光分外绚烂。 (B)(12)
新闻推荐
通讯员郝龙张波11月13日,王石凹煤矿30名职工奔赴千里之外正在建设的曹家滩煤矿,准备接收该矿风井的运营管理。加上之前第一批承接府谷新元洁能公司矸石电厂原料运输项目的62人,该矿已经组织近百人“...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