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记者来到皖南绩溪探寻有关徽文化的点点滴滴。作为徽文化发源地之一,绩溪境内有多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位于县城东北方向的家朋乡磡头村始建于公元1396年,是安徽省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漫步磡头村的千米水街,古色古香的石板路吱吱作响,雕琢精美的古石桥横跨溪间,婉延曲折的云川溪水穿村而过,置身其中就如同到了画里乡村。在这水墨画般的徽州村落里,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瑰宝,这其中有着千年历史的老鼓让人印象深刻。
问起家朋老鼓故事,村里四十上下的中年人都不知所起,辗转多处之后,家朋乡党委书记黄望军领着记者见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名叫许传成,已是古稀之年,村里人都说,年轻时就擅长敲锣打鼓的许老先生是当地磡头民乐的一部活字典。点起香烟,操着一口浓重方言的许传成细细回溯起了老鼓的从前。
兴起于初唐年间的家朋老鼓与古徽州著名人物汪华有着莫大的渊源。为了纪念唐初重臣汪华保境安民有功,徽州各地都兴起了祭祀汪华的庙会活动,而这也成为了古徽州最久远最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每到庙会时,锣鼓喧天、欢歌起舞,家朋老鼓最初的源起就由此而来。
时过境迁,每到重大节庆敲锣打鼓仍然是磡头村民必不可少的欢庆活动。安苗节是当地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大约在农历六月,五谷秧苗种下的时候,村民们纷纷设宴欢庆,祈求苗种多福、喜获丰收。而这时,也是鼓队最忙碌的时候,大家都积极排练敲鼓,共庆佳节。
说起老鼓的故事,老人兴致颇高,顺手就跟记者比划起老鼓的样子。“我这里的鼓每个大约直径有七十公分,单面蒙皮。打鼓的时候不光要有鼓还要有大锣和大钹,就像一只乐队,得有指挥。”许传成边说边回忆起自己当年在省城指挥鼓队演奏的场景,眼神中流露出的兴奋光芒,仿佛刹那间找到了民间交响乐指挥家的感觉。在家朋乡,每个鼓队至少需要有一个锣、两个钹、四只鼓。鼓队在行进的时候,由两个人挑着鼓,前面的敲锣后面的打鼓,就这样在村里走街串巷。整个鼓队演奏的乐谱正是徽剧传统的工尺谱,这套乐谱不光可以用鼓敲,各类的民俗乐器都可以拿来演奏。
现如今,磡头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很多老人因为年事已高也渐渐放下了鼓槌,老鼓这项民俗技艺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就如同许传成老人的名字一样,如何将老鼓的技艺传承下去,成为了当务之急。除了老艺人坚持带领年轻人继续学练打鼓,绩溪县文化馆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馆员周光富为了将老鼓发扬光大,对打鼓的方式和曲谱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加舞台化、艺术化。近几年来,绩溪家朋凭借优美的田园山水风光办起了油菜花节,而鼓队也乘着这个旅游摄影节的东风,悄然登上了现代化的表演艺术舞台。众人拾柴火焰高,绩溪家德钢构老总许家德是磡头村许氏的后代。他花费重金买下了多个具有收藏价值的老鼓,在节庆活动的时候无偿提供给鼓队适用,以此为老鼓技艺的传承尽绵薄之力。
渐渐沉睡的老鼓,再一次被敲醒。民间艺术的精华,通过现代化编排包装,又一次登上了一个更大更美的舞台。
新闻推荐
绩溪讯 近年来,绩溪县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打造“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政府形象。全力优化服务发展环境。近年来,绩溪抢抓发展机遇,利用当地生态、文...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