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初,记者在郎溪县新发镇北山村采访美好乡村建设时,无意中发现该村村委会墙上挂着几本软面抄,村委会主任刘贵平透露,这些是他们工作时记录的日记。时隔一个月后的12月19日,记者专程前往北山村,采撷村官们的“民情日记”,并以刘贵平的工作轨迹为线索,与他一起还原日记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民生
日记语录:“今天去溧阳把走失多天的高家财接回家,他的家人非常高兴……”
民情故事:2011年12月15日,64岁的智障村民高家财不慎走失,这可急坏了其家人。刘贵平得知消息后,推掉了手头上的琐事,和老人的亲属一起连续寻找了四天三夜,到了老人每一个可能的去处,终于在江苏溧阳找到了已是蓬头垢面的高家财。刘贵平赶紧为老人家买些衣服和食物,并将他安全带回了家中。
日记语录:“上午和同事们一起去看丁金生,他说他孙子上学的事终于有着落了……”
民情故事:2012年元月,老党员丁金生唯一的儿子在工地上受重伤,生活难以自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老丁不得不重新扛起重担。刘贵平在得知其情况后,不仅为其家人争取了最低生活保障,还通过村委会协调新发中心学校,让老人的孙子顺利地读上了书,并多次为丁金生一家发起爱心捐助。
关键词:发展
日记语录:“我们村争取的农田水利兴修项目终于批下来了,下午与马莙株书记去农户家做工作……”
民情故事:2011年,北山村委会抓住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兴修财政支持的好机会,争取到了修葺北山村各处塘坝的综合项目。由于一些塘坝年久失修,村民在附近进行了其他生产生活建设,如今要为工程让路,有些不舍。刘贵平通过多方奔走,终于让村民们打消了顾虑,积极支持水利兴修工程。34个焕然一新的塘坝,为北山村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日记语录:“今天上午,市县领导来我村东堰头视察美好乡村建设,对我村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民情故事:建设美好乡村的号角响彻宣城,刘贵平对于建设美好北山干劲十足,一直扮演着冲锋陷阵的角色。一线工作、动员村民、募集企业家捐款,刘贵平无所不干。如今北山村的美好乡村建设初现成效,看着村子的巨大变化,刘贵平无比欣慰。
关键词:和谐
日记语录:“王永根家的保险补偿款已到位,全村的保险补偿款全部发放完毕……”
民情故事:2012年夏天,接连的暴雨给北山村的农作物带来了一场灾难,巨大的经济损失让北山村民措手不及。刘贵平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勘察、统计,将摸清的损失情况一一上报,为村民争取农业保险,帮助村民挽回了一定的损失。村里的种粮大户王永根在刘贵平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万多元的保险补偿,提起这事,老王连声言谢。
日记语录:“晚上加班整理村党建资料,直到次日凌晨1点才结束……”
民情故事:由于村民随时前来办事,刘贵平没有双休日,加上平时总是工作的很晚。为此,妻子有些怨言,女儿也和他有些疏远。尽管如此,但是刘贵平并没有放下村务工作,而是常常深夜骑着车赶回家给妻子一个热吻、为女儿盖好被子,用真爱感化着家人,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
语录还有很多很多,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记者感言:“村官”是村里的“当家人”,也是群众的“知心人”,更是基层发展的“领路人”,所以在日记里,我们看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琐事,也看到了“指点江山”的豪迈……这些日记多则上百字,少则十多字,尽管文字零碎,但字里行间承载着这些“村官”对农村发展的希望,充满着对农民群众的深情。基层无小事,民情大于天。透过这些,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正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厦的基石。
新闻推荐
郎溪讯 2012年以来,郎溪县姚村司法所进一步规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力争做到“三到位”。一是规范管理到位。做好刑释解教人员档案的...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