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郎溪县建平镇张钱村内,抬眼望去,眼前的农田方方正正,机耕路、水泥灌渠直通田间。正值小麦生长高峰期,上百亩的麦田,一马平川,长势喜人,微风拂过,荡起翩翩碧浪,舞动着丰收的旋律。
“以前我们村的地,没有一块完整的,高低不平,好坏不一。一户人家的地,经常是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加之没有机耕路和灌溉排涝设备,全靠人工种植,抛荒的现象非常严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周亚明说。
“抛荒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现在我们村的土地已经成了种粮大户争相承包的‘香饽饽\’”。周亚明笑着告诉记者。
由抛荒严重,到成了“香饽饽”,这多亏了“土地整理”项目。
据了解,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当得知要实施土地整理的消息后,我们村两委是积极争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大舵告诉我们,对这个项目,村里面是满怀希望。
“新老郎川河之间,圩区,没有路,没有排涝抗旱设备,三天不下雨就旱,连下三天雨就涝,村民出门都得看天……” 李大舵说。
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张钱村的土地整理项目被批了下来,并迅速实施。
路修了起来,排涝设备建了起来,一块块农田也被重新划分……伴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推行,张钱村内农田利用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里面就几亩地,还分布在好几个地方,种地要到处跑。整理后,全部集中到了一起,给耕种带来了很大方便。”村民程江兵告诉记者,整理后,土地抛荒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老百姓愿意种地了,而广大种粮能人们也是看到了土地整理带来的便利,纷纷到村内来进行土地流转,种粮大户杨家发就是其中的一位。
“说实话,要是没整理,白送给我种都要考虑考虑”。杨家发告诉记者,以前村里面的地,机械根本进不来,想种地必须全部靠人工,种地想赚钱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就不一样了,路修好了,车子能进来了。田连起来了,管理方便了。”土地整理带来的变化,也让杨家发看到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商机。2012年,他与人合伙成立了良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多亩,占全村耕地的1/6。并于当年全部播种水稻,实现收益近10万元。
“今年,我一个人就种了200多亩麦子,长得还不错,预计亩产能够有800斤,丰收是没问题的。”站在田头,指着连片的麦田,杨家发笑呵呵的告诉记者。
“如果可能,还将流转更多土地,同时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等高效农业。”杨家发告诉记者,看到外地和周边的家庭农场办得“如火如荼”,他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土地整理,抛荒的少了,流转的多了,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一方面解放了劳动力,村里不少人流转土地后,外出打工都赚了钱。另一方面种粮大户们也通过土地流转,扩大了种植面积,进行机械化作业,也是受益颇多。”周亚明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的张钱村内,无论是村民还是种粮大户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真正做到了双赢。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今年以来,郎溪县新发镇在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把廉政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学习促廉,制度防廉,勤政治廉,为镇村干部打上“廉政强...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