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这视野所能触及的范围都是我们家种的田,看着这些自己的干劲也越来越足。”郎溪县新发镇种粮大户郑海兵带着记者边看他的田地边笑着说。这片土地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如今他大展拳脚的地方。
回乡开荒 变种粮大户
“过年回来,看见村里面的田都荒着没有人管,心想好好的田里不种粮食,全长着草,看着怪心疼的。”两年前的一次触动,让常年在外打工的郑海兵打起了这片荒地的“主意”。
开荒、除草、挖地……因为土地荒废了很多年,想要再拾起来种植粮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郑海兵带着妻子和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在流转来的100亩土地上。
郑海兵的妻子何玉凤一度打起了退堂鼓,她说:“这些荒地很麻烦,包括旁边的田埂我们都需要加宽,不然机器进不来,以前在外打工不说能挣多少钱,至少人是轻松的,现在天天跟泥巴忙在一起,真的是不想干了。”
在郑海兵的坚持下,他们咬紧牙关挺过了第一年,没想到100亩的土地上,水稻和小麦收成都很不错,这让郑海兵夫妇看到了希望。加上一年来在村里种田赢得了村民们的好评,2014年在村民的支持下,郑海兵又流转了300多亩的土地。如今,承包了480亩地的郑海兵,已经成了新发镇涧西村不折不扣的种粮大户。他的家庭农场也应运而生,而他的创业梦不过才刚刚开始。
延伸产业 赢得主动权
走进郑海兵的家庭农场办公处,一块新发镇玉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部的牌子格外显眼,这就是他农业发展的“延伸链”。该服务部现有成员18人,拥有防治机械18台,日服务面积600亩,年防治面积达3000亩以上,服务范围涉及涧西、花园两个行政村,10个村民组,共392户。
“我们也是种了两年的田,加上不停地出去学习,在农业种植上有了一定的经验,才办了这个服务部。这块由我负责,家庭农场那边由我老公负责。”何玉凤说道。
在何玉凤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服务部农资堆放处:机械室里电动喷洒机、手动播种机、收割机……有序地排列着,肥料堆放库里各种农作物肥料一列列排得高高的。
“我们家机器、肥料、农作物书籍都很齐全,村民们有什么需要都直接到我们家来购买。”何玉凤介绍,统防统治才是服务部的主要工作。每年病虫害的防治、打药水、收割等,每家每户单独请人很麻烦,村民便找上服务部。服务部进行统计后,统一治理统一收割,既能及时专业地帮村民解决农作物病虫害,低价的收费也能帮村民们省时省钱。(下转B4版)
新闻推荐
张大千。张心庆(左二)回侯村扫墓。2013年张大千后人回郎溪省亲座谈。萧岱文在侯村作画。张氏后人祭祀。新修的张大千父母墓地。张心廉(...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