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宣城乌龟地”的由来

来源:皖南晨刊 2013-11-30 20:30   https://www.yybnet.net/

宣城是“乌龟地”,它的地形如何,“乌龟地”的由来怎样,我最近翻阅《宣城县志》,读到南唐韩熙载写的《宣州筑新城碑记》,还翻阅了一些其他典籍,才知道了它的原委。

宣城历来是重镇。南齐(公元479—502年)时,“宣为近辅,非亲贤不拜。”(宋·章岷《绮霞阁记》)当时选出身望族、文才出众的谢脁出任太守。到了南唐,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认为,“雄加侯甸,必须良将之筹谋”(南唐·韩熙载《宣州筑新城碑记》)即使到了南唐晚期,第三主李煜还送邓王二十弟牧宣城,他在《送邓王二十弟牧宣城》一诗中写道:“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君弛桧楫情何极,我倚栏杆日向西。”

宣城历史悠久。《宣城县志》载,“禹贡扬州之域,战国属楚地,秦郡曰鄣。”(宋·章岷《绮霞阁记》)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分丹阳郡置,治宛陵。正式建郡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有资料显示,宣城城区在历史上有过三次较大的发展。“晋咸和初(公元326年),内史桓彝,遂城宛陵。”(清·光绪志)“隋开皇中(公元591年),刺史王选,以宛陵西北形势,别筑罗城,广袤至三十里”。(清·光绪志)到了南唐时期,宣城筑新城,又得到一次较大规模的发展和扩张,成为宣城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南唐朝不保夕,风雨飘摇,为什么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宣城筑新城。人们只要深入了解南唐的历史,详细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就会知道,这完全出于统治者当时“战略”和宣城的“战略地位”的需要。

人们知道,南唐在五代十国中有一段特殊的历史。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称帝,国号大齐,次年改姓名为李昪,改号为唐,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前后三主,约三十九年(公元937~976年)。李昪登基后,北要对付后周,南要预防闽、楚。因此国内必须安定团结,保境安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国家鼓励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并经海上与契丹贸易。国内兴科举,建学校,促进社会进步、繁荣。其子李璟(916~961)接位,闽内乱,他出兵灭闽,楚又乱,又派兵灭楚。经过这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和两次战争,南唐逐渐昌盛,势力强大。但楚国故地还为周行逢所据,不断进攻南唐,南唐也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这时的“战略”就是要加强自己的国防建设,抵御外来的侵略。这是其一。

其二:宣城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韩熙载在《宣州筑新城碑记》告诉我们:“宁国重藩,宣城奥壤,星分牛斗,地控荆吴,扼天下之咽喉,作关东之襟带。”宣城地理上控制着楚国和吴国,掐住了天下的”“咽喉”,是关隘以东的险要地势。这段话里还道出一个鲜为人知的“天象”。韩熙载说“星分牛斗”是说宣城就处在斗、牛“分野”处。“牛斗”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晋书《张华传》)“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韩熙载认为宣城不但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且还有特殊的天象位置。

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契合,当时宣城被定为大力发展与建设的对象。按照当时的设想,要把宣城建成“深洫”、“汤池”,“固可藩”、“屏皇居”,“有备无虞”(南唐·韩熙载《宣州筑新城碑记》,下同)的战略要地。于是由皇上亲自出面,“诏宁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中书门下、平章事都督、宣州诸军事、宣州刺史济南公筑此新城”,还“飞凤昭命”。

有最高统治者的决心与旨意,当时的宣州刺史济南公“乃选五稼丰登、三农闲隙”之时“遂敷心计,因著土功”。他打了一场“人民战争”:“是以将校呈规,工徒献艺,士皆乐往,民以悦来。”作者在描绘这次筑新城的盛况时说:“荷长锸以成云;陈丰畚而翳日,因高就远,以日继时。”而工程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爰壬戌(公元962年)岁二月兴役,至癸亥(公元963年)年三月毕工”。

这一年多究竟修了哪些工程呢?韩熙载在这篇《宣州筑新城碑记》里作了详细的说明:“所筑新城,自金光门西北转自旧城崇德门东北角,长五里三百三步,从崇德门以南转自金光门东,长三里三百三十步。新旧城共长一十里一百九十三步。新筑壕堑,亦从金光门绕新城,转透出大溪,长八百九十四丈,深三尺有余。造成大楼八所,其诸敌楼、桥道不可殚书,是由千雉丰余。”这些工程修建得怎么样呢?作者说:“万堞才成,坚同石堡,四门始毕,俨若玉关。”“重门超忽,飞阁神行而耸汉璇,题月照而罗空。层檐翼舒,雕楹虬跃,高陴矗而山屹,方栊豁以洞开,排画桷以星攒,下临无地;走长廊而云布,横射遥天。别一带之寒江,自为天堑。”读了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工程多么雄伟、壮丽、恢弘、大气、坚固,当时在隋城范围内修筑了新城,并将整个城池规划为鳌龟形状,宣城成为“乌龟地”。关于修成“宣城乌龟地”的地形和时间,在《宋·嘉定志》里得到了印证:“今城制盖出其所画,襟山带溪,得势之便,省龟为形,南首翔尾。始鸠工于壬戌,而讫于癸亥。”“省龟为形,南首翔尾。”将宣城乌龟地的形状、地势讲得再清楚不过了,这就是后人称“宣城是个乌龟地”的由来。 '

宣州新城筑成后,作者由衷地感叹:“美哉,城之为役也,暂劳永逸。既不骞而不崩,有备无虞,信可大而可久。”这次修城真正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宣城得到了一次很大的发展。像这样的发展和扩张,从隋至今(南唐)370多年。由此,奠定了宣城城市的基础建设。然而,形势的发展并没有像韩熙载歌功颂德预计的那样“不骞而不崩,有备无虞,信可大而可久”,国家的局势急转直下;硕大无比的乌龟及“龙光射墟”的天象,也没有给南唐带来好运。后李璟死,子李煜(初名从嘉,公六937~978)继位,李煜虽善文辞,工书画,知音律,复都金陵,但政治上昏庸。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976年1月1日),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南唐灭亡了,但宣城的城墙仍然固我,神龟蛰伏不动。自宋到清宣城作过几次修葺整治,但基本格局未变。1937年,宣城被日本鬼子轰炸,城市建筑遭到极大破坏,但以老十字街为龟背的地势仍未改变。在解放后的六十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千年寿龟魔幻般的变粗、变长、变大,城区范围几经扩大,较之古代任何一次扩展,都是不能比拟的,这样使宣城真正成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了。

新闻推荐

何必在考公上死磕?

报载,11月24日上午,家住宣城某县的小陈由父亲开车送到合肥参加国考。据悉,这是小陈连续第6年参加国考了。据小陈自己说:“之所以连考6年,就是希望给自己换个出路吧,要坚持到不...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宣城乌龟地”的由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