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企业职工李女士来到芝罘区信访部门为自己的权益讨要说法,当时她情绪激动,声称事情不解决就不走了,正在值班的政府涉法信访律师团成员杨希勇了解完情况后,他带着李女士找到企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当面将事情说清楚,回到办公室又整理成信访材料,承诺将在近期给李女士满意的答复。“看到杨律师为俺的事情跑前跑后,心里的怨气一下就消了,感谢他的热心帮助。”李女士来的时候怒气冲冲,走的时候满意而归。
像这样为老百姓解决矛盾的事儿,对于杨希勇来说数不胜数。他是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是烟台律师界首位“全国优秀律师”,他同时也是芝罘区的一名人大代表,政府涉法信访律师团成员。身兼多职的他很忙,几乎没有节假日,他经常在信访部门、社区基层,用法律维护群众权益,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个人很钦佩杨律师的智慧和勇气。”芝罘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主任唐瑞对记者说,在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的眼中,杨希勇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当遇到法律政策较强的案件时,他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做好当事人双方的协调工作,并合法合理地提出解决一些疑难信访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解决信访问题。2009年腊月二十九,某企业二十多人为职工权益要说法。当时年味正浓,杨希勇正在和家人在回老家过年的路上,得到消息后,他调转车头赶往现场,了解情况,晚上10点,又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当事人家中进行安抚。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和家属不停地摔东西,一旁的杨希勇也不生气,他找来扫帚打扫着一地的碎片,却一不小心被碎片割破了手指。见到律师手指渗出血来,当事人的情绪也缓和了下来,找来药水并帮杨希勇包扎伤口。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双方心平气和谈了很长时间,在当事人得到准确的承诺后,这起事件终得解决。
在他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厚厚的31本卷宗,里面记载了他自2009年以来带领团队义务为烟台市、区两级政府义务无偿化解各类突发性、群众性涉法信访案件达118件,完成接访记录达2557页。为了达到处理信访事项善始善终,他每次接访后都持续跟踪回访,并将处理涉法信访工作的经验概括为“急”、“稳”、“义”、“法”四个字,把信访人当成自家人,争取信访人的信任。在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困难之时伸援手救民水火千秋颂”、“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情深似海”等锦旗,是老百姓对他的最大肯定和奖赏。
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唐河实习生禛祎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赖皓阳通讯员郑懿文付宁宁)自去年10月1日《旅游法》实施以来,旅游市场从旺季到淡季,旅游线路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市民也逐渐接受了“无...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