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华 实习生 王升快 王致轩
这里,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资源组合配置国内外罕见;这里,曾经创造出市级国税收入排名陕西第一的佳绩。这就是三秦之北的榆林。
近年来,随着榆林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变化日益复杂,榆林市国税局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改革,成功开创出税源管理的新模式。
打造税源监控管理平台
过去,榆林国税部门一直沿袭采用的是人工操作、手工比对的方法,对税源点进行分析,造成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重叠,多头管理、重复进户检查的现象层出不穷,税源流失难以杜绝。对此,榆林市国税局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建章立制,决心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
在省国税局和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局成立税源风险分析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打破原有人员配置,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成立全省首家税源风险分析监控中心,开发应用税源风险管理平台,打造升级版的信息支持系统,使风控中心的各个岗位之间、市局与县局之间、市局与外部行业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一个由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机器设备、软件开发等组成的税源风险分析监控运转系统,有力地保障了风控工作高效顺畅运行,彻底转变了榆林国税系统的传统税源管理模式。
科学定级预警应对风险
为了保证税源风险分析监控工作的科学严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榆林市国税局还设立税收风险特征库,设定税源风险指标,将纳税户划定为低风险税户、中风险税户、高风险税户三个级别。在采集各行业企业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平台自动比对,筛选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企业的涉税风险,及时向纳税人下达《税收风险管理提示书》。通过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对风险税源实行两分离、两集中和“五步控制”的工作办法,即“分类选户、集中分析;分别应对、集中审理”,对已经确定为风控对象的,通过“培训学习→案头审核→实地查验→核对约谈→处理反馈”五个步骤进行集中处理和督导评价,做到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监控目标和监控措施,实现了对税源的长效管理。
助推各级税收增长
为了保障此项工作机制持续有效运转,榆林市国税局同时在配套保障措施上狠下功夫,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推进风控岗责标准化、入户检查管理规范化和人才队伍精英化。2015年,他们对全市煤炭生产业、电力生产业等重点税源,组织开展了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资产报损专项分析,其中煤炭生产行业风险管理已完成自查工作,自查补税5.56亿元,对部分企业进行了风险核查和任务推送,涉及疑点税款4.85亿元。仅上半年,市县两级国税机关共建立了36个风险指标,推送了4期风险评估任务,共涉及到263户纳税户19.62亿元疑点税款。其中已有213户确认疑点并补缴入库税款5.4亿元,有1户移交稽查立案查处,征管质效得到有效提升。
新闻推荐
韩承伯孕育了四千年前石峁文明的秃尾河,又在滋养着榆神工业区。陕西最大的能化园区榆神工业区,依靠的水资源依然是水量欠丰的秃尾河。而在相邻的另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已经用多点引黄建...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