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荣顺通讯员张汉臣
建设工业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全市转型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工业强市30条”是淄博市今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文件。对照“工业强市30条”意见的分工,市经信委逐项进行了细化分解,把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与推进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逐一落实,全力推进。
抓好经济运行
打造工业强市主力军
围绕工业稳定增长,建立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指导、监测分析、降本增效、市场开拓、企业列统等关键工作,按要求将发展任务压实到具体区县和单位。前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逐步好转,趋于稳定,效益水平居全省前列。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29.96亿元,累计增速由负转正,连续6个月逐月回升。
针对下半年工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实际,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稳增长。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强对全市及各区县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协调。每月20日前对区县月度指标数据进行提前会商,向各区县派驻工作组,指导区县做好上报工作,真实反映全市实际情况。配合统计部门抓好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列统,重点抓好新建规模以上企业和应统未统企业列统工作,为完成全年工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配合环保部门优化全市热电厂和集中煤制气等能源供应布局,配合物价部门研究制定降低蒸汽供应价格的具体措施,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和强化价格管理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三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分行业制定市场开拓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行业和特色产品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的各类展会。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好品山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大力发展网络化销售,努力构筑“互联网淄博产业带”,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促进工业经济稳健运行,着力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围绕打造工业强市主力军,加快推进“双50强”企业培育计划,制定出台淄博市“工业企业50强”和“创新型高成长企业50强”培育支持办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聘请赛迪公司建立“双50强”评价体系,对“双50强”企业着手逐户建立企业工作台账,一对一帮助企业落实“工业强市30条”政策。支持中央、省驻淄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推动齐鲁石化10个总投资202.58亿元的优质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实施。
加快“大企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发展。今年重点推进的5个“大企业+产业基地”,通过与相关区县的沟通对接,明确了基地的边界范围、可开发面积,梳理出各基地需重点培育完善的20余条产业链,排出了支撑基地发展的218个在建及前期重点项目。对“大企业+产业基地”、技术改造、工业设计、两化融合、节能降耗、现代物流6个专项共94个项目进行支持,资金共计8412.51万元。
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淄川片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施工,健康产业基地沂源片区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其他基地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进行。
推动创新发展
助推产业升级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是工业强市的重要一环。围绕推动工业强市动力转换,大力推进以工艺改造和装备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
在落实好去年化工、医药两个转型发展规划基础上,今年又先后对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两个行业进行产业策划,重点推进IGBT、电力电子、智能机器人、氟硅材料4个发展专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步伐。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20亿元,同比增长19%,高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个百分点,预计到年底,工业技改投资将增长20%以上。截至6月底,总投资156.34亿元的103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开工率95.15%,累计完成投资68.57亿元。
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抓好企业技术中心晋档升级,推动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加快50个重点研发项目实现产业化,注册成立淄博中意国际有限公司。目前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79家,其中省级以上103家;研发总投入12.28亿元的175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1.2%,比年初提高0.5个百分点。
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要素保障
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融资难问题,今年先后与中植资本、中泓晟泰、天风证券、常春藤基金等深入探讨产业发展基金运作方式,积极推动三林、德诺铝业、恒汇电子等企业与各基金公司洽谈对接,组织37家企业参加省经信委银企对接会,与各银行签订授信金额87.4亿元,目前已有26家企业获得流动资金贷款56.3亿元。
同时,在电力、物流、对上争取等方面,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与企业沟通,把要素保障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抓手,为工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8家企业获得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资格,预计全年直接交易电量27.12亿千瓦时,占全省交易量的11%,可为企业节省电费4000余万元;实施现代物流提升“58358”工程,总投资154.4亿元的34项重点物流项目开工26项,浙江传化物流集团“公路港”项目已与淄博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先后推荐上报银行贷款贴息项目28个,总集成总承包项目5个,有8个项目列入省“绿动力计划”,数量居全省前列。
围绕打造“三最”机关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关于加强企业问题处理解决工作机制的通知》,以“双50强企业”和重大工业项目、重点技改项目、重大工业招商引资项目为重点,建立企业问题处理解决工作机制,加强对影响企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调查研究,开展了企业抵押贷款、抵质押贷款比率、转贷应急、涉企收费4个专项调研,面向29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征集59个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逐一排解,截至目前,已解决19个。
围绕现代企业能力建设,起草并组织实施《淄博市企业家十年培训规划》,确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家分行业、分梯次、长期系统地开展培训工作。深入推进管理对标活动,组织重点企业全面对标行业标杆企业、普及推广优秀管理创新项目,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目前,化工、建材等主要行业对标工作深入推进,先后召开了管理对标报告会,近期将组织各行业积极提升对标层次,选树世界级新标杆。
在全面完成所辖“工业强市30条”配套政策制定实施的基础上,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推动各部门、各区县配套政策尽快落地。深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政策分级对接,尽快兑现各项扶持政策,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广大企业公平公正地应享尽享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工业发展考核机制,配合市考核办出台并实施《淄博市工业发展考核办法》,引入约谈问责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工业实行单独考核、单独通报,激发全市上下发展工业、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自全市“工业强市30条”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作为主管工业经济运行的职能部门,经信委主动担当,奋发有为,对承担的18项任务逐一进行梳理,制定配套措施,全力推进,确保各项政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全市工业在转型中稳定发展。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29.96亿元,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32%,连续6个月逐月回升;实现利税898.3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较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15.81亿元,同比增长3.4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12%,较去年同期提高0.15个百分点。
金晶集团加大技术改造,建成我国首条自动化海绵硅防火玻璃生产线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