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一年一度的自贡灯会落幕。来自五湖四海的观灯游客行走在“千年盐都”,会发现“牛”的踪影随处可见:有牛屎山、牛口山、牛角沱的地名;有牛王会、牛王庙、牛王菩萨等行帮、庙宇和行业神。至于牛肉食品、牛骨制品等在自贡街头巷尾更是比比皆是。
盐都缘何“牛”唱主角?
原来,在自贡盐业发展的漫长岁月里,盐场与牛结下了难解之缘,推车汲卤靠牛、修治盐井靠牛,输卤提水靠牛,驮运盐煤米豆也靠牛。有统计显示,自贡盐场役牛的数量常年保持在3万头左右,盐业鼎盛时期达10万头。随着时代变迁,牛的身影既印刻在与盐业劳动有关的领域中,又渗透到了盐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贡以“牛”命名的地名特别多。卖牛的地方叫“牛市坝”,喂牛的地方叫“放牛山”,“处理”牛的地方叫“皮匠坡”、“老皮行”、“皮行街”等等,这是对牛在昔日盐场的一种纪念。牛肉粑儿、豇豆牛肉、水煮牛肉、牛肉蒸笼、牛肉火锅、火鞭子牛肉……这些至今还活跃在自贡普通人家饭桌上的菜肴,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舌尖上找回了盐都记忆和古盐场情怀。
罗乐 本报记者 杨国庆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国庆)3月26日,自贡市特巡警支队与该市公交16路“女子精品线”签订协议,共建自贡首条“平安文明线”。截至目前,这条“女子精品线”组建并运行已整整十二年。2002年3月29日,自贡市公交集团...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