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宁 龚海涛 记者 王天洋
丰富是地处宁陕县北部的一个小镇,与商洛市的镇安县和柞水县相邻,距县城7个小时的车程,道路崎岖难行。镇上的干部常说“进了丰富镇不想往外行,出了丰富镇再也不想进”来形容丰富的偏远和闭塞。路的问题始终是丰富人民群众心中的头等大事。
前些年国家对乡村道路进行了改造,大部分道路已经硬化,丰富镇4个村都实现了通村水泥路的目标,覆盖农户80%以上,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对于丰富镇和平村坪沟组70户280多人来说,情况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坑洼不平的村道给沿线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村民种植的农产品也难以顺利向外运输销售,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每当看到其他村组的村民骑着摩托车走在干净硬朗的水泥路上,平沟组的村民既羡慕又失落。很多村民带着问题找到了镇上的县人大代表宋崇霞,向她道出了肚子里的“苦水”。
宋崇霞热情接待了平沟的村民,认真倾听了他们的反映,望着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眼睛,她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同时也坚定了她为平沟组群众办好这件事的信心。
第二天,宋崇霞与家人一起拿着卷尺对平沟组2.3公里的村级道路进行了勘测丈量,对险要路段进行了详细记录。回到家时夜已很深,顾不上疲惫和饥饿,将一天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后的几天她足不出户,将平沟组的情况写成了书面材料,带着材料到镇到县找领导汇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被告知国家的水泥路硬化项目已经停止,没有项目支持时,她没有气馁,回到村上继续为村民打气,对着280多名群众讲:“政府不会遗忘平沟组老百姓的,现在国家还没有项目支持,需要等待”。
此后连续三年,为了引起政府的重视,宋崇霞在每年召开人代会前,都精心准备了“为平沟组老百姓修建2.3公里水泥路的建议”,人代会期间常常穿梭在各团代表之间,说服其他代表支持她的建议。
2013年,在镇政府的努力下,终于迎来了点点曙光,帮扶丰富镇的西部机场集团了解了此事,为平沟组筹集了扶贫资金45万元用于修路,这让宋崇霞为之一振。这点钱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村民投些劳打道路底子的钱基本够用了,如果交通局再能给我们争取点资金,这事不就办成了吗?”是的,明年还要在人代会上提。
2014年人代会召开时,宋崇霞再次提出了修路的建议。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宋崇霞为平沟组的老百姓呼吁时,经过县人大积极督办,县交通局向上争取到了75万元资金,当年9月30日和平村坪沟口道路硬化项目工程成功招标。通过7个月的施工,和平村坪沟组2.3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按期完工。
当新路交付使用时,宋崇霞望着平整崭新的水泥路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说:“终于把路打好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和平村的村民纷纷说:“多亏了宋崇霞!有了这条路,我们就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沟里的经济也搞活了。下一届我们还要选她当代表!”
新闻推荐
使每一个患者得所医 ——陕西省实行“分级诊疗”建设健康陕西系列报道之四
县级医院也有了血液净化设备,病人留在基层越来越多。基层患者在县医院白内障手术后康复。本报记者韩秀峰武丹面对三秦父老的安康和期盼,2015年,陕西省卫计委针对“大医院病人扎堆、小医院门庭冷落”...
宁陕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