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到压在书桌玻璃板下那张醒目、精致、吉祥、漂亮的贺卡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安徽日报农村版》的编辑陈昌清来。那是在2003年元旦、春节期间收到的,她记载着敝人与编辑老师的交往情怀。
那时,电脑还没有得到普及,我与陈编辑的交往都是靠书信交流。一来二往,投稿渐多,情感递增。随后,他来信要求调查农民种棉花的投入、收成、棉价和棉农的收入情况。尽管我立即行动,但是还是赶不上贵报发稿的需要。当我产生气馁时,他却鼓励我:别灰心,坚持就是胜利。
随后不久,陈编辑来信,要求我寄去两张一寸照片,作为通讯员的证件之用。就在当年秋季,陈编辑给我寄来了《现代农村报通讯员证》,编号为:01074 ,至今,我还把它作为我采访的证件。
在2006年—2009年期间,宿松县教育局人事科不按我的法定年龄要我提前退休,刚好把我享受工资套改的时段切开。对此,我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于是,我想到了《安徽日报农村版》,便把自己各种证件复印件寄到贵刊编辑部。王明存(记者)非常重视,多次与我市、县教育局联系。并告知我其阻力很大,难以纠正。省级权威刊物、媒体都无法纠正,我也只得不甘心地屈服了,至今我仍愤愤不平。但是,王明存(记者)的付出,贵刊的关心我还是感激不已!在此,再次道声谢谢!
我深信,贵刊将会更加重视声张正义,贴近基层,服务与三农。
宿松县五里乡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刘喜
新闻推荐
法官呼吁家长及有关部门重视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