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关于一乡镇干部醉酒身亡的报道,引起基层干群的广泛关注。记者整理各方意见发现,随着中央、省委狠抓“四风”问题,以及酒后灾祸的警醒和群众觉悟的提高,基层酒风正悄然在变,“应酬接待少了,强劝硬灌的少了”,文明饮酒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仍有一些地区存在靠 “请酒”去办事的不良现象,狠刹不良酒风是广大基层干群共同的期待。
“不良酒风是自上而下逼出来的,是腐败的风向标。 ”皖北一乡镇书记表示,对很多乡镇干部而言,过度饮酒多是被迫无奈:一是跑项目要钱,二是为接待领导。 “一些部门的权力太大,手握众多项目,不请酒不陪酒就不给项目。有个领导甚至对当地一位基层干部说,你喝一杯我给你十万,结果基层干部连干十杯,一百万元项目当场搞定! ”采访中还有干部表示,“为了项目,为了发展,胃喝烂也得硬着头皮上! ”除了“跑项目”需要,各级各部门的“莅临指导和检查”也是镇、村干部饮酒的主因之一。一位基层干部透露,当地县直部门和乡镇“20%—30%的办公经费用于招待,40%的精力用于接待、应付上级检查。 ”
有些干部是被迫饮酒,有些则是自我要求不严,以职务谋吃喝,主动成为不良酒风的“推手”。宿松县汇口镇一位读者告诉记者,前年,当地有一名村干部因外出开会饮酒过量,骑摩托车回家路上径直撞到电线杆身亡。 “乡村干部的肚皮大了,大吃大喝是重要原因之一。接待上级不说,连村里开个干部会也无酒不欢。 ” 手机号为133****7660的读者表示,一些基层干部仍把中央的禁令当作耳旁风,“虽然是分内事,但他为你办一点事就觉得有恩于你,以此为由要求吃喝送礼。 ”凤阳县武店镇一位读者表示,不良酒风在当地较为盛行。 “今年又到了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年。每到选举前村干部候选人都拉开阵势在饭店宴请选民,有些候选人要为此花费十多万元。一些村民甚至一天两喝,可谓喝得天昏地暗。 ”他举例说,当地有个村,在集体经济毫无入账的情况下,去年光吃喝就花费七、八万元。 “真希望这样的不良酒风得到遏制,真正能选出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好干部! ”
令人欣喜的是,在安徽省多数地区,文明饮酒的观念正在生根发芽。 “过去一年村里的应酬明显减少,特别是工作日严禁饮酒的规定,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减负和保护。 ”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吕辉村村书记张传宗如是表示。“公务饮酒”的锐减,贵池区马衙街道白沙村两委委员钱立新也感同身受:“从去年起,上级来村检查很少在村吃饭,必要的接待也只是放在村食堂且杯酒不沾,比以前要少近八成。 ”定远县是产酒大县,可眼下,曾经盛行的酒风也正在转变。 “以前老观念都觉得不让客人喝好显得抠门,不喝倒不罢休,可现在喝到差不多就行了,不多劝也不强劝。 ”该县池河镇岱山村村民沙其华告诉记者,前两年当地时有酒后交通事故和喝酒死亡事件发生,身边血淋淋的事实警醒大家,“身体健康和安全更重要。 ”
不良酒风理应摒弃。对此,您有何好“点子”、新思路,欢迎您建言献策,本报将集中整理刊发。您可拨打电话0551—65179310、65179783;发短信至18900518072; 传 真 至 0551—65179776;发邮件至qcahnu@163.com。
本报记者钱程
新闻推荐
近日部分读者来电咨询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详情。为了给广大养殖户解疑答惑,记者就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一事采访了省畜牧局畜牧处处长刘干。问: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是何时开...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